电子报阅读机
2025-10-09
星期四
当前报纸名称:联谊报

看!富阳政协委员扎根乡村助共富

日期:09-25
字号:
版面:01版:一版要闻       上一篇    下一篇

  □本报记者  陶迈卿  通讯员  蔡昊洋  徐佩瑶

  双江村的乌米饭香了几十代,上山村的荷花开了千百遍,湘溪村的银杏美了上千年……眼下,杭州富阳区新登镇的这些美景,都有了新玩法,为村民带来了实实在在的真金白银。

  乌米生金、民宿聚气、文旅生花……村民一张张笑颜的背后,是政协委员忙碌的身影。

  乌米生金

  区政协委员苏晨是土生土长的双江村畲族人。在他看来,家的味道,就是闻得到的乌饭香。作为富阳唯一的少数民族村,双江村一到“三月三”,就到处飘着乌米饭的香甜。

  为了这口畲乡独特的美味,12年前,苏晨毅然辞去稳定的工作开始创业,决心让乌米饭产业化。

  口感是关键。足足一个月,苏晨反复试验,调整温湿度、泡米时间、水量、时长等,最终调制出软糯适中的乌米饭独家配方。

  “刚开始市场接受度不高,每个月只卖出十几箱。”于是,苏晨跑市场、饭店,却处处碰壁。冰库积压了不少产品,导致资金断裂,兜里只剩几毛钱……最困难的时候,新登镇和双江村给予了大力支持,引荐他参加农博会、民族文化节等活动,逐步打开了市场。

  随着销量稳定增长,苏晨创办了畲乡园食品有限公司,从村民手中收购大量乌树叶、糯米,带动村民共同富裕。

  走进畲乡园食品工作间,员工身穿白色工作服,戴着帽子、口罩、手套,井然有序地忙碌着。苏晨介绍,公司大部分员工是本村村民,“村民在家门口实现就业,我们就像一家人!”

  如今,畲乡园带动村民年均增收超万元。双江村将利用独特的畲乡文化与自然资源,推动旅游业发展,进一步强村富民。 

  民宿聚气

  每到金秋时节,湘溪村的千年银杏王虬枝舒展,冠盖如云,碎金般的银杏叶落满青石,铺就鎏金古道。

  2015年,在国外留学离乡多年的区政协委员崔俊丽回到家乡,接手父亲经营的绿色植物提炼工厂。

  彼时,湘溪村积极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美丽经济逐渐起步。“我们工厂的老路,走不通了。”崔俊丽不得不关停了工厂。

  机器轰鸣声停了,银杏叶打着旋儿飘落。乡村独有的美景,让飞过了大半个地球的崔俊丽感到新奇:湘溪,不就是大家追寻的“诗和远方”吗?于是,她果断决定:办民宿。

  2017年,崔俊丽和姐姐共同改造的民宿“湘溪记·宿”正式开业。青山环抱中,湘溪穿村而过,小桥流水旁,一栋白色建筑的院子里,柿子挂满枝头,干净素雅。

  “想要增加人气,吸引年轻人是关键。”作为全村第一批民宿经营者,崔俊丽承租了村里的农场,打造采摘体验项目;配合整村开发,打造网红打卡点;购置咖啡机,提升服务水平。

  如今,“溪湘记·宿”已成为省级“银宿”、杭州“新侨美宿”示范点,带动全村民宿集群发展。

  “我们还接待过德国、荷兰、美国的客人呢!”崔俊丽颇感自豪,民宿不仅让越来越多的村民富了起来,也成了展示美丽乡村建设的一扇窗口。

  文旅生花

  今年7月,上山村来了一批90后,把电商模式带进这个开满荷花的村庄。他们热火朝天地搭起直播间,把村里的农特产品摆进镜头;为村民开设直播课堂,带着大家一起“123上链接”。

  曾经,上山村面临如何将“美丽环境”转化为“美丽经济”的困境,直到小六石项目落地,一切悄然改变。

  2019年,区政协委员陈肖中看中“景区+游乐园+公园”模式潜力,结合上山村的生态环境,打造了“中国乡村版迪士尼”——小六石乐园。

  垂直80余米的玻璃景观桥、千米玻璃水滑道、彩虹滑道……欢乐园依山而建、点状用地,成为网红打卡地,每年为村集体经济增收35万元,帮助150余名村民就业,带动20余家民宿、农家乐、便利店蓬勃发展。

  之后,上山村投资建设“田心源·荷塘里”项目,串联起新登古城、小六石欢乐园,打造集研学、农事体验于一体的农文旅综合体。村党总支书记、村委会主任汪卫中介绍:“通过‘企业+村集体+农户’模式,带动村民参与旅游服务、农产品销售,去年人均增收1.2万元。” 

  进入秋季,丰收在望,富阳的乡村正在加速实现“村企联手、富民增收”。在希望的田野上,富阳政协人将继续扎根乡村,躬身实干,书写越来越精彩的履职答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