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缪士毅
中秋节为我国传统节日,赏月为其重要习俗。在中秋到来之际,翻阅《虚谷画集》,品赏其笔下的名作《松月图》,亦别有一番情趣。
千百年来,明月始终与幸福、美满、团圆、相思等意象联系在一起,被赋予美好寓意,也成了历代文人墨客描绘的题材,留下了诸多以月为主题的名画佳作。清代画家虚谷就有几幅以月为题材的画作,如《秋月八哥图》《松月图》等,真可谓月亮赋予画家以灵感,画家为月亮添光辉。
虚谷(1823~1896),清代画坛独树一帜的画家,“海上四大家”之一,有“晚清画苑第一家”之誉。他是一位全才型的画家,尤擅花鸟、禽鱼、山水。他的画冷峭新奇、隽雅鲜活,有一种超凡脱俗、空灵稚拙、萧疏淡泊、天趣自然的境界和美感,给人以无限美的艺术享受,《海上墨林》称其画“落笔冷隽,蹊径别开”,吴昌硕赞其为“一拳打破去来今”。他的绘画作品题材广泛,以月为题材的作品就是其中之一。
这幅《松月图》为立轴,纸本设色,现收藏于北京故宫博物院。从画面看,古松挺拔高大,松枝纷披,松针繁密,一轮皎洁明月正初现天际,慢慢升起,月光清辉在松树枝叶缝隙间洒落下来,在地面留下斑驳的影子,颇有“明月松间照,月影地上移”之妙趣。在此画作中,画家构图别致,采用留白的画法,渲染出一轮圆盘皓月,烘托出画面“月照松间”的幽远意境,可谓匠心独运。而且画面设色明净谐和、格调明快温馨,堪称一幅别致的山水画佳作,足让人品赏不已。
品赏画中明月,自然会想到中秋赏月。据《国语·周语上》载,早在夏、商、周三代时就有“秋暮夕月”的习俗。“夕月”,即拜月亮神。在周代,每逢中秋夜要举行迎寒与祭月。魏晋时已有赏月之举,但似未成习,《晋书》载:“谕尚书镇牛渚,中秋夕与左右微服泛江。”唐代,中秋赏月盛行。宋代,中秋节赏月风行不衰,《东京梦华录》载:“民间争酒楼玩月。”明清时期,中秋赏月在民间广泛流行。如今,中秋赏月更是热闹非凡,盛行不衰,既可赏天上明月,又可品画中明月。尽管赏月方式不同,但都蕴含着团圆美好之意。
虚谷笔下以月为题材的画作,或赏月写景,或借月抒怀,不仅给人带来无限美的艺术享受,也触发人们对明月的无限情思。于是,在中秋即将到来之时,品赏虚谷笔下的画中明月,也会让人产生“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的共鸣,情趣盎然。
在这中秋之时,天上月一轮,画中月一个,共同寄寓花好月圆人团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