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子报阅读机
2025-10-09
星期四
当前报纸名称:联谊报

脱口秀的“幽默棱镜”

日期:09-11
字号:
版面:04版:时评       上一篇    下一篇

  □王志高

  微观点:好的脱口秀如同社会文化的“压力测试”,用笑声衡量时代的包容度,用段子探测思想的边界线。

  据《文汇报》报道,今夏脱口秀舞台热度攀升,《脱口秀和Ta的朋友们2》温暖收官,剧场票房与专场巡演数据显著增长。

  笑声是思考的棱镜,幽默是时代的体温。脱口秀之所以能吸引众多目光,绝非仅因逗趣调侃,而是已成为映照社会心态的一面多棱镜。它既折射个体生活的微光,也反射群体命运的星河;既是现实压力的减压阀,也是公共讨论的试验场。当何广智用自嘲钩织生活文本,当房主任以勇气直面家庭困境,当小帕用幽默掀桌原生枷锁,他们完成的不仅是一场表演,更是一次次对生活真相的勇敢凝视。

  脱口秀的繁荣,是时代情绪需要“松弛出口”的必然结果。在快节奏、高压力的现代社会,人们渴望在笑声中寻得共鸣,在共鸣中获得慰藉。正如报道中所呈现的“慢变量”叙事和“小传感器”观察,这种艺术形式将琐碎日常转化为共情素材,让观众在解构现实的同时重获面对生活的勇气。它不是逃避现实的象牙塔,而是理解现实的透视镜——用幽默拉远镜头,让痛苦变得可审视;用笑料软化锋芒,让思考得以悄然生根。

  脱口秀正从“身份叙事”向“议题叙事”升维。它突破了过去标签化的“人设套路”,转而关注更具公共性的社会议题:职场异化、性别平等、情感成本……这些原本沉重的话题在幽默的包裹下变得可讨论、可传播。脱口秀演员正是那个帮我们调整“焦距”的人,让个体经验得以公共化,让私人情绪获得集体回响。

  然而,繁荣背后仍需冷思考。脱口秀行业需警惕“情感过量”的商业化陷阱,避免共情沦为煽情,真诚流于套路。演员要坚守对生活的敏锐感知,而非沉迷于技巧的重复表演;行业应建立更健康的创作生态,避免扎堆热门话题,鼓励多元视角和创新表达;观众亦需保持审美自觉,既拥抱笑声也不神化表演,让脱口秀回归“平等对话”的本质。

  好的脱口秀如同社会文化的“压力测试”,用笑声衡量时代的包容度,用段子探测思想的边界线。我们期待这个行业能持续成为多元声音的扩音器、社会情绪的晴雨表,让幽默不仅带来一时的欢笑,更激发长久的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