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子报阅读机
2025-10-09
星期四
当前报纸名称:联谊报

一周微评论

日期:09-11
字号:
版面:04版:时评       上一篇    下一篇

  【以技术向善守护用户权益】

  近日,某短视频平台出现利用人工智能深度伪造全红婵、孙颖莎、王楚钦等奥运冠军的声音推销土鸡蛋的现象,引发公众对技术伦理失范的讨论。

  人工智能、大数据等新兴技术蓬勃发展,为数字经济注入强劲动力,在提升社会效率、优化用户体验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但技术有时是把“双刃剑”,技术创新惠及经济社会发展的同时,也伴生着诸多不可忽视的风险。

  从人工智能生成的虚假信息、肖像权侵犯,到大数据技术面临的隐私泄露、数字鸿沟、算法歧视,一系列由技术滥用带来的技术伦理困境,凸显出在数字时代守住技术伦理底线、保障用户权益的紧迫性与重要性。

  解决技术滥用,应为技术创新确立清晰的伦理框架与制度约束,有效化解风险。平台企业应更好承担主体责任,充分运用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技术,提升识别精度与处置效率;同时,畅通用户举报渠道,建立快速响应机制,确保侵权行为得到及时处理。

  守住技术伦理底线,不仅是新兴技术持续发展的前提,更是数字时代服务亿万用户的基石。从前端的风险防控,到后端的协同治理,只有让技术创新与伦理建设实现平衡发展,每一次技术进步才能驶向更可持续的未来。 

  【让工业遗产融入现代生活】

  近日,工业和信息化部印发通知,组织开展工业文化资源摸底调查,建立全国数据库并实行动态管理,系统掌握工业遗产、工业主题展览展示场馆、工业旅游目的地、工业版本、工业文化资源集聚区等5类资源家底,让工业文化遗产“活起来”。

  把老厂房的灯再次“点亮”,关键是实现历史价值的回归,照见中国工业化的初心与使命,映现几代产业工人和企业家的创业精神,看清一路走来的成败得失与经验教训,走稳当下、校准方向、把握未来。

  “点亮”,不是简单复古,而是活化利用,把名录里的记忆转化为看得见、用得上的公共供给。怎么去“点亮”?与其把老厂房当“展品”,不如完成3个转向:从遗产到资源,把一次性展陈变为可持续供给;从项目到机制,把单点改造变为规则化运营;从记忆到创新,把怀旧叙事变为知识生产与产业赋能。

  全国工业文化资源摸底调查将帮助我们更好地传承工业文明、弘扬工业精神。那些曾经创造工业奇迹的老厂房,正以新的形式延续使命,讲述中国工业化故事,照亮新型工业化未来。

  【“躺平课桌”体现“走心”关怀】

  当下,中小学生“在校午休”已是常态,由于只能在课桌上“趴睡”,孩子经常醒来手脚酸麻,颈椎不适,而这一现象即将发生改变。

  近日,市场监管总局(国家标准委)批准发布《中小学生午休课桌椅通用技术要求》国家标准(以下简称《标准》),将于2026年2月1日正式实施。《标准》对课桌椅的高度、宽度、材质、结构等作出了全面而细致的规定,让孩子们的午休从“趴着睡”变为“躺着睡”。

  《标准》涵盖了设计、生产、检验、使用全流程,提出系统化管理要求,对材料、性能、结构、耐久性乃至产品信息和说明都提出了明确要求。这些规定保证了产品质量,延长了使用寿命,在很大程度上消除了安全隐患。

  《标准》回应了人民群众对更优质、更公平教育的期盼。早在2023年全国两会期间,就有人大代表、委员关注中小学生午休。2025年全国两会又有人大代表提出开展午休“躺睡”试点的建议。

  民生关怀要体现在一个个具体的细节中。希望一张张可以“躺平”的课桌,能托起孩子“充实”的午睡质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