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讯员 曹建初 本报记者 蒋蕊瑶
从浙北平原到浙南山巅,300多公里的路途,一头是海宁市政协委员、农工党党员、海宁海潮口腔门诊部主任戚海潮,另一头则紧紧连着他倾心帮扶的丽水莲都区太平乡富山头村。
今年7月,戚海潮驱车从丽水城区出发,沿着蜿蜒山路行驶近两个小时,再次来到了海拔700米的富山头村。在村党支部书记的带领下,他沿着田埂小路专程走进了村民黄林土的家。
房屋位于半山腰,光线不足,昏暗潮湿,罹患尿毒症的黄林土需长期休养,77岁的母亲行动不便,儿子是学校里唯一还住在山上的孩子,周末放假时,一旦赶不上公交车,就得步行数十里回家。戚海潮当即表示,尽全力给予他们帮扶。
这份牵挂与帮扶,已持续三年。富山头村是农工党省委会的结对帮扶点,位置偏僻,交通不便,村民主要以种田和经营山林竹木为业,收入普遍较低。三年前,在第一次参与帮扶活动后,这里便成了戚海潮的牵挂。
为不耽误门诊,戚海潮常在周三傍晚或周四凌晨启程,啃着面包驱车8小时,只为节省时间早点到达目的地。他说:“孩子们眼里的光,化成了我在夜路上的灯。”
山路崎岖,风雪无阻。2024年春节前夕,寒潮裹挟大雪封锁浙南群山。风尘仆仆的戚海潮将慰问品和助学金送到读高一的揭同学手中,鼓励他:“读书能够改变一个人的命运,要用心读书,照顾好家人。”腼腆的少年打开了话匣子:“谢谢戚叔叔,你放心,我会用心读书!”
走出揭同学的家,戚海潮又马不停蹄地赶往下一位学生家中……
三年来,这样的走访关怀从未间断,戚海潮的爱心也化为实实在在的温暖。太平乡党委书记李秀红赠匾:“扶贫帮困献大爱,携手同走富裕路。”
2024年暑期,戚海潮组织的“放飞心灵”研学计划启动。今年暑期,戚海潮又组织孩子们走进丽水市华东药用植物园、中药馆、莲都区图书馆,领略中医药文化的魅力、激发阅读兴趣。
“研学活动让我们的假期充实而欢乐,我会将这份恩情深植于心,化作微光,传承助人精神,以行动传递温暖。”丽水学院附属高级中学的黄同学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