联谊报讯 作为山海城交融之地,舟山定海区有3000余种生物繁衍生息,其中国家重点保护野生动植物达80种。近年来,区政协深入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履职尽责助力生态文明建设。
为摸清生物家底,委员们用脚丈量、用心思考,深入金塘岛、摘箬山岛等偏远海岛、湿地山林,足迹遍布全区生态功能区。
“每一次实地调研,都增强了生态保护‘等不起’的紧迫感、‘慢不得’的危机感和‘坐不住’的责任感。”委员们说。
在各方的共同努力下,一个个“海-陆-空”珍稀物种智慧监测和管理平台搭建起来,实时观察水獭、小灵猫、义乌小鲵、新木姜子、江豚等珍稀物种动态画面,通过林鸟声纹识别和江豚声呐识别信息,保护效能显著提升。
如何凝聚更强合力守护生态?委员们通过大会发言、提案、社情民意信息等,持续精准发声。《加强野生兰花等国家重点野生植物保护》等提案被采纳落实,助推兰花保护项目列入省“811”工程并获专项资金支持;“科学划定保护区”“构建濒危物种研究基地”等建议,有力促进了小灵猫、江豚等濒危物种的保护。今年区政协全会期间,“珍稀植物保护区建设”建议获批示,“定海兰花资源的保护和开发”被列入《区委、区政府、区政协2025年度重大协商工作计划》。
2023年以来,区政协围绕生物多样性保护开展专题协商活动8场,组织生态环境、林业科研、乡村住建等专业领域的委员成为生物多样性保护的“智囊团”与“行动队”。委员们聚焦“生态产品价值核算”“海洋微塑料污染治理”等议题,提交建言材料68份,其中“建立生态保护公益诉讼协同机制”等23条建议转化为政府决策。
今年5月,区政协开展“我的城市有獭有鲵:镇街融合 生态共富”专题协商活动,探索生态保护和价值转化共富新路径;6月,召开植物保护与价值转化专题研讨会,深入探讨植物保护的新理念、新方法。暑假期间,一批批学子走进生物多样性馆,在政协委员和专家的引导讲解下,参加科普研学活动,加深对生态保护的认识。目前,定海区6个镇街的“1+5”生物多样性主题科普馆网络年接待访客超2万人次,其中青少年群体占60%。
如今的定海,生物多样性保护已成为撬动生态共富的支点。山海相拥间,区政协围绕生态保护的履职活动仍在继续,为擦亮蓝湾沃土的生态底色贡献源源不断的智慧和力量。
本报记者 顾平
通讯员 陈闰轩 丘铧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