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建国
今年是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从我收藏的火花中也能感受到全民族抗战的炽热情感与坚定意志。
1938年中国航空公司为抗战物资运输设计的书式火花,以飞机图案记录了民用航线转为军事运输的历史瞬间;西安火柴厂1942年生产的“报国火柴”,累计600万盒支援前线,将“小小火柴”升华为“抗战重要物资”。
抗战主题火花的艺术表现极具时代特色。
上世纪40年代,香港惠民生工业厂的“七七纪念”火花,以?红色为底色,画面?菱形框内的“77”数字?与四周“七七纪念”字样醒目突出,左右竖排的“挽回利权”“振兴工业”文字,将“铭记历史”与“实业救国”“民族自救”巧妙结合。同期上海纬华公司“九一八”火花用日历形式定格国耻日,配以“同胞猛醒”的警语?。更富创意的是“算盘牌”火花,通过杜撰的厂名讽刺日本侵略者的“如意算盘”,展现中国民众的智慧抗争?。
上世纪40年代,香港火柴厂“抗战牌”火花,将战场上的冲锋姿态凝固在方寸之间,骑马战士高举武器冲锋,背后硝烟弥漫,“冒着炮火前进”“华侨投资”等粗体大字横贯画面,如战斗号角般刺破沉寂。
印有“十九路军”字样的火花,战士行军礼致敬,战机掠过天际,呼应着淞沪会战中空军将士的热血搏杀。“上品火柴”“振兴国货”字样,唤起民众在战乱中对国货的认同,以消费之力反哺抗战。
同样是上世纪40年代,广东励华火柴厂的航空救国火花,主图为一架翱翔蓝天的双翼飞机,线条简洁有力,机翼舒展,传递冲破封锁的力量感。整个构图饱满且富有动感,将工业救国的时代精神与抗战必胜的信念凝聚于方寸之间。
抗战胜利后,不少火柴厂推出以抗战胜利为题材的火花,将抗战胜利全民欢欣的喜悦凝于方寸画面。如上世纪四五十年代,广东花地大益火柴厂“胜利”火花,以醒目的“胜利(VICTORY)”的首字母构型,红色底色烘托出热烈庄重的氛围;胜利火柴厂的“胜利”火花,以灯笼为画面,中央“胜利”二字以雄浑笔触挥就,辉映着从烽火走向黎明的壮阔历程;什邡火柴厂上世纪60年代的“胜利”火花,背景中天安门城楼与人民英雄纪念碑交相辉映;1985年重庆火柴厂出品的“纪念抗日战争胜利四十周年”火花一套4枚,画面中,战士身着军装,握持简陋却锋利的武器,姿态坚定如山。第4枚火花,持刀战士的剪影?如青铜雕塑般凝固战火瞬间,?刀刃凛冽的锋芒?直指侵略者,?足部蹬地?的姿态积蓄着爆发力,尽显《大刀进行曲》的杀伐之气。
重温火花上的这些烽火记忆,不仅能感受到全民族抗战的磅礴力量,更能体会到伟大抗战精神在新时代的延续与发扬——这种精神,正如火花之名所喻,永远是照亮民族复兴之路的不灭火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