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进喜
2023年12月22日,在西泠印社拍卖公司秋拍会上,90岁的戴劲男老师将自己收藏的艺术作品进行拍卖,实得金额12万元。随即,他将其中的10万元捐赠给秀州中学校友基金会,设立“劲男诗歌奖”。
在秀州中学读书时,戴老师代过我物理课。记忆里,他身材不高,白净的脸庞常带微笑。他喜欢音乐,课余时间常拿着小提琴到侯家声老师家中请教。高中毕业后,我与戴老师几乎没有联系,直到加入秀中校友微信群。
2024年8月,戴老师邀我参加首届“劲男诗歌奖”颁奖活动。活动快开始时,秀州中学校领导、几位老校友、获奖的同学都到了,唯独没看到戴老师。后来才知道,养老院的护工担心他的身体,不让他参加,还是曾经的学生把他接到了现场。活动很顺利,戴老师精神很好,对获奖同学讲了许多鼓励的话,他说自己完成了心愿。
活动后,戴老师拿出几张写满藏头诗的纸,密密麻麻有几十人,有写给老师的、有写给学生的。他郑重地给我一首藏头诗:“赠君藏名诗殷殷,张骞功名史留名。进访西域播新业,喜报频传暖人心。”他还告诉我,想在适当时间出本小集子。他说得极为认真,仿佛是少年的梦想。当时,他已经91岁了。
回家路上,我一直在想戴老师捐钱图什么呢?追求名誉?贪图虚荣?在拜金主义、物欲横流的当下,有的人千方百计谋取私利,甚至以职贪腐,戴老师的义举显得稀有难得、弥足珍贵。
3个月后,戴老师给我发了条微信,让我去医院一趟。到了医院,戴老师说:“我看了你的文章,好多是述说嘉兴名胜古迹、传统习俗、特色点心的,觉得非常接地气,是我们老一辈的回忆。我也想写些温州老家的小吃,在《嘉兴日报》发表。”他回忆起小时候在瓯江小溪里捉小鱼烧来吃的故事,让我帮他润色,再投给编辑。我钦佩他对文学的执着,但感觉躺在老年病床上的耄耋之人,真的不适合再去写作。于是对他说:“戴老师,您今年多大了?”他说:“90多了。”我又说:“这是什么地方?”“这是医院。”他回答。我耐心地劝慰:“您这个年纪不要东想西想,就应该听医生、护士的话,安安静静地调养休息,待身体恢复好了,再回家写些回忆录、创作些诗歌。”
坐在窗边的护工接过话头,说:“戴老师整天不是发微信,就是写、写、写。病房熄灯了,还躺在被窝里发微信。”我笑他像个顽皮的孩童,又惊叹他对写作的执着。临别时,我说:“您在这里好好养病,身体恢复好了,再商议文稿的事。”走到楼下大厅,我的心情变得沉重起来。我想起了父母,他们都是在这家医院走的,虽然离别时都90出头了。
今年1月31日,秀州中学小李老师发来微信,说戴劲男老师已驾鹤仙去。听到噩耗,我深感悲伤。他描绘老家小吃的散文还没完成、藏头诗集还没付印,只带走了心爱的小提琴,却把最后的爱献给了秀中的孩子。
作为曾经的嘉兴县侨联副主席、市政协委员,戴老师始终以一个嘉兴人的情怀、一个文学爱好者的追求,数十年如一日地传播嘉兴的变化,促进两岸交流。
5月21日,在秀州中学,第二届“劲男诗歌奖”颁奖。同学们围绕“月与星”主题,表达了对光明的追求、母校的感恩。徐立校友作为“劲男诗歌奖”评委发言,向文学社的同学介绍了戴老师的生平事迹,以特有的方式缅怀戴老师。
“劲松何惧风霜雨,男儿甘为孺子牛。”这是戴老师为自己写的诗句。或许,这也是他一生的写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