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子报阅读机
2025-10-09
星期四
当前报纸名称:联谊报

为活千家 获罪无怨

日期:09-09
字号:
版面:02版:春秋       上一篇    下一篇

  □唐宝民

  苏琼是北齐的官员,天保年间担任南清河郡太守。据《北齐书》记载,有一年,南清河郡发大水,百姓受灾严重,有一千多家没有粮食吃。苏琼就召集郡中有粮的大户人家,亲自向他们借粮,再发放给没粮的人家。后来,州中要按照人户征收租税,这显然又增加了百姓的负担,苏琼就准备用借贷粮食的事推托,让州中免去受灾百姓的租税。手下的人知道了,连忙提醒他:“大人,您这样做的目的虽是同情挨饿的百姓,使百姓受益,但这种行为等同于抗命不遵,恐怕会连累太守呀!”苏琼听罢,坦荡地说:“我一人获罪,却能使千家人活命,还有什么可以怨恨的呢!”毅然按自己的想法上表陈述。上面接到报告后,派人下来核查,认为苏琼做得有道理,便免去了百姓的租税,也没有追究苏琼责任。

  “为活千家,获罪无怨”的情怀,令人感动。

  程师孟是北宋官员,《宋史》记载了他体恤民苦的故事:他在楚州知州任上,遇上了灾年,老百姓没有粮食吃,饿得面黄肌瘦。程师孟立即下令开仓赈济灾民,但由于灾荒太严重了,储备仓的粮食都发放完了,老百姓还是吃不上饭。程师孟就决定打开战略储备仓放粮接济。主管的官员很害怕,对程师孟说,万万使不得,应先向朝廷报告,等朝廷批准了再开仓放粮,否则的话,皇上一旦怪罪下来,这个责任可担待不起呀!程师孟听后说:“一定要等到报告完了再开仓,灾民们早就饿死了!”于是,果断下令开仓放粮、赈济百姓,使百姓有了活路。

  为官一任,敢于担责,是百姓之幸,也是国家之幸。

  曾国藩说:“在世一日,要做一日好人;为官一日,要行一日好事。”一名官员如果能始终怀着“凡民之苦,皆如己之苦也”的理念,把百姓的苦难当成自己的苦难,努力为百姓排忧解难,就是一个勤政为民的好官。明代的方克勤就是这样一个官员。

  据明史记载,1371年,方克勤被朝廷授予济宁知府之职,在任上处处替百姓着想,为百姓做了许多好事。

  有一年冬天,济州要向燕地运送军服,按照朝廷的规定,运送军服只能征用百姓的牛车,不允许用民船运送,谁违反了就要受到严厉处罚。那些天正下着大雪,天寒地冻,许多牛都冻死在了路上,许多百姓因此陷入贫困。百姓们纷纷向方克勤请求,希望允许用船运完成劳役。手下的官吏提醒方克勤:“大人,朝廷不允许征用民船运送军服,所以您千万不能答应这件事!否则的话,会被治罪!”但方克勤执意答应百姓请求,让他们用船将军服运到前方,省去陆路艰辛和损失。

  事后,朝廷了解了详细情况,认为方克勤的做法虽然违反了禁令,但符合道义,就没有追究他的责任。

  “民病不救,焉用我为?”这是方克勤经常说的一句话,让我们看到了一位一心为民的官员的坦荡襟怀。

  “大人不华,君子务实。”真正为百姓着想的官员,都能情系民生、踏实做事,这既是一种责任感,也是一种道德力量。官员是受国家委托服务管理一方百姓的,也获得了百姓的高度信任。正因如此,作为官员个人,就更应该一心为百姓着想、不计较个人得失。当百姓的利益和个人利益发生矛盾时,要有为百姓担责的勇气和操守,做一个心中有定力、肩上有担当的官员,实现精神上的超越和升华,用具体行动成就一番“上可对青天朗月,下不负芸芸众生”的千秋功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