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汪金友
1879年10月9日,陈独秀出生于安徽怀宁,17岁时考中秀才,次年乡试落榜。后来多次东渡日本求学或避难,接受了资产阶级的民主主义思想。
1911年辛亥革命后,陈独秀担任了安徽都督府的秘书长,并参加了1913年反对袁世凯的“二次革命”,成为安徽地区民主革命的领军人物。1915年9月,陈独秀在上海创办《青年杂志》,由此拉开新文化运动的大幕。为给《新青年》筹措经费,1916年11月,陈独秀和上海亚东图书馆创办人汪孟邹一起来到北京,想联合亚东图书馆和群益书社等,创办一家“大书店”。
到了北京之后,他们住进了前门外西河沿的中西旅馆。有一天在琉璃厂,他遇到了老友沈尹默。沈尹默当时正在北京大学担任教授,见到陈独秀之后,马上去找北大校长蔡元培,说陈独秀已经到了北京,这可是个“大才”,最适合担任北大文科学长。蔡元培闻之大喜,第二天就到中西旅馆找陈独秀,请他留在北京担任北京大学教授。开始,陈独秀不答应。此后一连三天,蔡元培都到中西旅馆来找陈独秀。有时看他不在,就搬个凳子坐在院里等。蔡元培苦口婆心,说可以把《新青年》编辑部搬到北京来,一边编杂志,一边当教授。闻此,陈独秀终于答应。
1917年1月13日,北洋政府教育部回复了北大校长蔡元培提出的请求,批准陈独秀担任北京大学文科学长,1月15日,陈独秀正式上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