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梅晓民
钱载(1708~1793),字坤一,号萚石,又号匏尊,晚号万松居士、百幅老人,秀水(今嘉兴)人,清朝官吏、诗人、书画家。乾隆十七年(1752)进士,任《四库全书》总纂、山东学政。虽官至二品,却因刚正廉洁,致家道清贫。晚年居嘉兴城区百福巷,以卖画为生。钱载为钱陈群族孙,其画得南楼老人亲传,是为秀水画派的代表人物。
乾隆五十七年(1792),钱载画了一幅《桂枝图》。关于这幅画的来历,他在题识中作了说明:“载以雍正壬子科副浙江榜,今年得循恩例重赴鹿鸣宴,遂于发榜前来武陵,寓于湖上昭庆寺之三生房。重九日登高至保叔塔下,归寓天色尚早,因乘兴写此,拟赠今科之榜首。乾隆壬子,时年八十有五。‘深被君恩一盏醇,中丞堂敞接如宾。泠泠鱼丽南陔古,济济天香桂子新。八秩早开扶杖者,三朝生长太平人。未能遍语诸先辈,感极归田已十春。’赴宴后作并录于此。十二日,此幅拟赠而不果。十三日载又记。”以上大意是:雍正壬子年(1732),我24岁,中了乡试副榜,今年是乾隆壬子年(1792),承蒙皇恩,85岁的我还能参加鹿鸣之宴,感到十分荣幸,便早早地来到杭州,寄住在西湖边的昭庆寺。重阳登高后,看看还有时间,便饶有兴致地画了这幅《桂枝图》。本意是想赠送给今年折桂的新科举人,可惜未能如愿,便在画上题诗一首,以叙其事。
道光七年(1827),与钱载有亲戚关系的周汝珍在朋友处见到这幅珍贵的《桂枝图》后非常感慨:当年钱载作这幅画是想赠送给“解首”(即解元)的,因未遇到,此画就一直留在书房,距今已有30多年了,“披图追昔,不觉怃然”,便在边上题了一首七律以示怀念。一年后,嘉兴举人黄灏见到此图后,也即兴题七律一章。咸丰四年(1854),海盐举人朱庆时又有“奉题箨石宗伯设色桂花”的题词。时间到了2012年,这幅尺寸为112×53厘米的《桂枝图》在中国嘉德春季拍卖会上拍卖,成交价达34.5万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