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子报阅读机
2025-10-11
星期六
当前报纸名称:联谊报

早起半天工

日期:08-19
字号:
版面:03版:浙江潮       上一篇    下一篇

  □李林山

  村里人常说“早起半天工”,这话在老妈身上体现得淋漓尽致。94岁的她,身子骨里像揣着个生物钟,天不亮就醒,出早工早已不是任务,而是刻进岁月里的习惯。

  清晨5点半,我揉着眼睛坐起来,老妈床上的被子已叠得方方正正。后半夜曾朦胧地感到她起夜如厕,脚步轻得像一片叶子落地,怎么天亮前又悄无声息地忙活开了?

  我推开门,晨露还挂在竹篱笆上,老妈正弓着身子扫门口的路。紧握扫把的手布满皱纹,却稳当得很,一下一下有板有眼,连砖缝里的碎叶都不放过。

  “妈,还早呢,再多睡会儿吧!”我话音刚落,她就直起腰笑道:“睡醒了呀,扫扫路权当活络筋骨。”说罢又低下头,扫帚在她手里像有了灵性,从邻居门前一直扫到自家台阶,路面干净得仿佛能照见天上的薄云。

  我快步上前想搭把手,却被她摆手赶开:“快去洗漱,等霞霞起来再烧早饭,凉了就不好吃了。”她心里像有本账,哪件事先做、哪件事得等,算得清清楚楚。等我洗完脸出来,她已把扫帚靠在墙根,在洗涮台边搓起了衣服。

  老妈爱干净是出了名的,换下的衣服必须尽快洗,哪怕一双袜子也不放过。新安江的自来水通到家里后,除了被子等大件衣物靠洗衣机机洗外,其余的衣物都坚持手洗。她总说手洗更透更干净。

  把衣服铺在石板上,她蘸着肥皂水反复揉搓,泡沫顺着指缝往下淌。“要两个晒衣架、三个晒裤架。”老妈头也不抬地说。等我把衣裤架子递过去,她刚好拧干最后一件衣服,动作熟练得像演了千百遍。

  早饭是用电饭煲做的,泡饭在锅里咕嘟着,上层蒸着我昨天从城里买回来的包子。老妈总说电饭煲这玩意儿比柴火灶方便,却仍保留着烧柴火做中饭的习惯,说那样炒出来的菜才有“锅气”,更有味道。此时,我好像又看到了老妈往灶膛里添柴,火光映着她的脸,红扑扑的,比我这年轻人还有精神。

  屋东边的半亩菜地是老妈的“小天地”,辣椒提着青灯笼,丝瓜顺着架子挂下来,长豇豆紫莹莹地垂下来,像一串串玛瑙。“你来递篮子,林山。”老妈挥挥手,自己钻进长豇豆架里,右手一伸一个准,淡青色的豆荚在她手里轻轻一掐就断,左手很快攥成一把,往我递过去的竹篮里放。“这豇豆啊,早上摘最嫩,过了中午就老了。”她边摘边念叨,声音混着晨风吹过菜叶的沙沙声,格外悦耳。一会儿小竹篮就装满了。

  此时,妻子霞霞在屋里喊吃早饭,老妈直起身,拍了拍沾着泥土的裤腿,脸上带着满足的笑意。晨光穿过菜架,在她身上织出细碎的光斑,我忽然懂了,她的出早工哪是干活,分明是在时光里播撒热爱——对日子的热爱,对家人的热爱,对这方土地的热爱。

  江南的清晨很短,老妈却把它写成了一首诗。那些扫过的路、洗过的衣、烧过的饭、摘过鲜菜,都是一行行诗句,朴素而有味,暖心又舒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