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秀兰
袅袅秋风起,最美人间秋。云水长天把夏热收走,风起叶落把秋意撵来,不知不觉便到处暑。
处暑有三候:“一候鹰乃祭鸟,二候天地始肃,三候禾乃登。”唐朝诗人元稹在《咏廿四气诗·处暑七月中》写道:“向来鹰祭鸟,渐觉白藏深。叶下空惊吹,天高不见心。气收禾黍熟,风静草虫吟。缓酌樽中酒,容调膝上琴。”此诗风物灵动、情景交融、意味隽永,把处暑三候刻画得入木三分,让人读来心魂震荡,忍不住拢一抹秋韵满心头。
一候鹰乃祭鸟。据《月令七十二候集解》记载:“鹰,义禽也。鹰乃祭鸟,此义举也。”意思是说,老鹰感受到处暑时节的肃杀之气,开始大量捕食其他鸟类,但食用之前,都先进行一番祭祀,就像人们祭拜先祖一样。但老鹰属“义禽”,从不捕杀正在孵化或哺育期的鸟,此乃“义举”也。元稹诗首句“向来鹰祭鸟,渐觉白藏深”,一方面是说处暑时节鹰祭鸟的义举,另一方面则写诗人不经意间发现,白露不知不觉已经深深藏在草木树叶间,秋意开始愈发浓郁,从而感叹大自然的变化,从来都是从不经意的细节开始的。警示人们要珍惜当下,莫负光阴。
二候天地始肃。《吕氏春秋》有语:“天地始肃,不可以赢。”其意是到了处暑二候,天地万物开始凋零,充满肃杀之气,人们要顺天地肃杀之气,不骄不盈,谨言慎行,反省收敛,以期秋的丰盛。
三候禾乃登。“禾乃登”的“禾”是指黍、稷、稻、粱类农作物总称,“登”即成熟之意。“气收禾黍熟,风静草虫吟”写的就是处暑的三候。秋气一收,农作物即将成熟,缕缕清凉秋风安静吹过,虫儿轻快地吟唱,方才让人感到秋的祥和安静。
面对处暑节气的多种变化,人们总是感慨万千,感时光易逝,叹生命苦短。其实,与其伤情,不如吟诗作画,对酒当歌,以积极心态迎接秋的壮丽诗篇。正如刘禹锡诗中所写:“自古逢秋悲寂寥,我言秋日胜春朝。”
处暑后,一些民俗活动开展得热火朝天。比如,江苏的“处暑吃鸭子”,人们做好鸭子菜之后要端一碗送给邻居,祈福平安,正所谓“处暑送鸭,无病各家”;浙江的“开渔节”更是热闹非凡,人们在这渔业收获的节气里举行各种各样的庆祝活动,欢送渔民出海,期盼渔业丰收。最可喜的是“晒秋”。“秋,揪也,物于此而揪敛也。”秋,也指禾谷熟也。每逢秋季,果蔬成熟,山区“晒秋”的人家就在自家庭院、窗台、屋顶等地方晾晒或架挂一些刚刚收获的果蔬粮食等,以确保“晒秋”后农作物干燥易存储。如今,江西省上饶市婺源县篁岭古村的“晒秋”活动景观壮丽,声名远驰,不仅成为一种典型的民俗现象,还是一道亮丽的旅游风景。
人间最美秋,不仅是处暑三候和丰收景象,还可以是“露蝉声渐咽,秋日景初微”的静美,是“疾风驱急雨,残暑扫除空”的空蒙,更是“处暑满地黄,家家修廪仓”的喜悦。处暑时节,我们可以在淅沥秋雨里,细品一场秋雨一场寒,也可以静观残荷听雨声,任是无情也动人。
处暑之后,秋意渐浓,正是郊游赏景好时节,不妨走到户外,徒步郊游、登高望远、观云抒怀,让秋韵盈满心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