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罗松巍
夏天,大家都喜欢往海边跑,宁波象山的东门岛是个不错的地方,我们最近就去了那里。
东门岛位于象山石浦镇东,是宁波历史悠久的海防重镇和渔业中心。岛上有抗击倭寇、八国联军的古炮台,有妈祖庙、城隍庙等古建筑群,也有1934年经典电影《渔光曲》取景地等文化景观。
这是一座四面环水的岛屿,只有一座空中桥梁与两岛连接,那桥悬在半空之中,红色的桥栏犹如一道彩虹,卧在空中。从山底望上去,想着要从这座桥上过去,有恐高症的人不免有些惴惴不安。不过我们坐在汽车中,不知不觉就过桥进岛了。
一上岛,迎面就吹来一阵凉爽的海风,风中夹着鱼腥味,这就是大家心中海岛的味道。只有闻到这样的海风,才觉得来到了海岛,就像大家看戏曲,一些经典的唱段人人会唱,但只有大师的唱腔,才会让大家沉迷,觉得就是这个味儿。
岸边停着几百艘的渔船,高高的桅杆在海浪的涌动下不停地晃动。还是禁渔期,所以船在这里停锚靠岸。同行的一个即将读二年级的小学生作诗一首:“海边风景无限好,大船小船停渔港。待到鱼肥秋风起,乘风破浪去远航。”
路边有个卖海鲜的摊位,都是岛上的特产,有带鱼、鱿鱼、蟹及各种贝类等。鳓鱼鲞又大又香,黄中泛白,特别新鲜,摊主说他们的鳓鱼鲞又香又糯,非常好吃。我脑海中马上出现了鳓鱼鲞蒸肉饼、蒸蛋、蒸毛豆、蒸各种鲜鱼等的萧山土菜美食,就买了几条带回家。
沿岛山脚滨海一圈,修着暗红色的栈道,像一条蜿蜒的飘带,连接着青山与碧海。在栈道上走一圈,享海风轻拂,看海浪拍岸,别有一番风味。栈道太长了,因时间紧迫,我们走了一段就拾级上山了。
首先映入眼帘的是一座灯塔。这是一座石质圆形的灯塔,高约10米,分上下两层,上层是红色塔顶,下层是白色塔身,气势雄奇,既醒目又美观。塔旁建有一亭阁,立柱上镌有一副对联:“海天灵国一神岛,隙海巨镇老东门。”阁内立一石碑,碑上刻着清代榜眼喻长霖撰写的《象山东门岛灯塔记》碑文。碑文大概意思是此处名为老东门,风高浪急,出行险恶,有一对任氏兄弟,出资修建了灯塔,以气灯照明,为夜航人指路引航,给渔民带来光明和希望,人们立碑赞其乐善好施之风与灯塔一样并垂不朽。
这对任氏兄弟建造了一座灯塔,造福了当地百姓。我们欣赏一番到此一游后,转身就去捕捉下一个景观了。谁知这里面还像画轴似的一层一层展开,里面还套着一个故事呢。
继续拾级而上,远处,东海浩淼,远山如黛;岛上,古树参天,神庙庄严。海风徐徐,心旷神怡。突然看到前面有一小小广场,正中立有一石碑,石碑上不知是哪位历史人物的胸像。走近一看,原来是学界泰斗蔡元培。石碑上的字还是蔡元培先生的笔迹:“出其东门,介尔昭明。”落款年月是民国十五年冬。跟蔡元培先生联想最多的地方往往是北大或绍兴,他怎么会在这里题字呢?这座孤岛与蔡元培先生又有什么关联呢?我们十分好奇。
导游介绍,“民国十五年冬”就是公历1926年年末,那一年正值多事之秋,军阀混战,民不聊生。北洋军阀孙传芳支持中央集权,蔡元培主张联省自治,反对中央集权,遭到孙传芳一路通缉。他几经辗转来到象山,最后就在东门岛上的灯塔里避难。当时,身为灯塔主人的任氏兄弟对蔡元培先生细心照料,最后还亲自驾驶帆船保驾护航,将蔡元培先生平安送到福州。蔡元培先生非常感激任氏兄弟,为他们题词“出其东门,介尔昭明”。这句话取自《诗·大雅·既醉》:“君子万年,介尔昭明。”大致意思是:东门岛给予光明的君子。任氏兄弟俩确实是君子,他们不惜倾家荡产花费巨资修建灯塔,利人济世,还与蔡元培先生留下一段佳话。怪不得蔡元培先生石像不远处还有“两难兄弟墓”,有诗文赞任氏兄弟:“平生乐善二先生,出其东门介昭明。赖有喻公碑记在,天门山麓慰英名。”东门岛、灯塔、任氏兄弟、蔡元培,构成了东门岛独有的故事。东门灯塔现在是宁波唯一入选“第三次全国文物普查百大新发现”的文物项目,2013年3月公布为全国文保单位。他们的事迹与灯塔一起成为了象山东门岛的人文胜景。
当年苏东坡被贬海南荒岛,境遇凄惨,夜深人静之时,他以煎茶为乐,写下著名的《汲江煎茶》,其中最后两句:“枯肠未易禁三碗,坐听荒城长短更。”在人生最困顿的时候,苏东坡只有用喝茶听更聊以慰藉内心的孤寂。99年前的冬夜,夜深人静之时,在东海的这座孤岛灯塔里,蔡元培先生心头的漫漫寒意被任氏兄弟的温暖与光明慢慢化解。正因如此,他最后感激任氏兄弟而题的词是“介尔昭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