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子报阅读机
2025-10-11
星期六
当前报纸名称:联谊报

开早餐店的人

日期:08-16
字号:
版面:04版:说吧       上一篇    下一篇

  ■李清

  长城内外,大江南北,每个城市乃至每个集镇,都有开早餐店的人。哪怕是很小的集镇上,往往也不止一家早餐店,它们像晨星般点缀在街巷角落,用热腾腾的烟火气唤醒沉睡的城镇。

  开早餐店的人,是每天起得最早的,甚至比凌晨扫马路的清洁工还要早——清洁工常常也会来买份早餐。夜色尚未褪尽,早餐店的灯光已温暖亮起。只是多数人未曾见过黎明前厨房里忙碌的身影,只知道无论哪天早起买早餐,早餐店的店门早已敞开,腾腾的热气在晨光中氤氲,这份守时的坚持,成了城市清晨最可靠的约定。

  木心在《从前慢》诗中写道:“清早上火车站,长街黑暗无行人,卖豆浆的小店冒着热气。”我曾在凌晨不到五点时抵达北京丰台火车站,早班地铁尚未开行,便沿着站前的街道闲逛。大部分店铺还沉在睡梦中,但我没想到,除了个体早餐店外,几家国营早餐店也已开门。它们店堂宽敞、灯火通明,沿街的外卖柜台也已有了值守人员。只是这时来用餐或买早点的人还很少,想来那些员工真不容易啊。我留意到,他们不都是外地打工者,有的是操着正宗京片子的阿姨,正熟练地摆放刚做好的面点,动作里透着京城人特有的从容。

  开早餐店的人,大多不像开饭店的那样需要较高的烹饪技能。尤其是小门面早餐店,卖的基本就是些粥、油条、豆浆、包子、豆腐脑、茶叶蛋之类,有些地方会有特色吃食,比如河南的胡辣汤、淮海地区的“撒汤”、太原的“头脑”、武汉的热干面等,但做法也都不复杂。虽有人偷工减料或用劣质食材,但多数开早餐店的人都老老实实。毕竟顾客多是老主顾,早餐品质好坏也一眼便能判断。开早餐店的人,很少能发展壮大成为大老板,他们更像城市的守望者,用最朴实的食物滋养着每个清晨。

  不过,开早餐店的人,或是熟能生巧,或是用心经营,很多也都有自己的绝活与特色。常吃早餐的人都知道,家门口的几家早餐店,谁家的包子皮薄馅香,谁家的豆腐脑滑嫩爽口。我的连襟在皖北一座小城开早餐店,只卖简单的“撒汤”和水煎包,却成了当地有名的小吃店,在全市都有知名度。那水煎包底部金黄酥脆,咬开时汤汁四溢,成了许多在外游子最想念的家乡味道。

  多数人都清楚,开早餐店很辛苦,挣的是真正的辛苦钱。不仅因为开早餐店需要年复一年早起,还因为店虽小,各种流程却一样不缺,加之早餐客单价低,人均消费常只有几块钱,需靠薄利多销维持生计。开早餐店多是夫妻店,或是亲友搭伙帮忙,店主往往身兼采购员、操作工、服务员、收银员数职,很少有当“甩手掌柜”的。他们的双手总沾着面粉,额头常沁着汗珠,却依然能在招呼客人时,露出真诚的笑容。

  这些年媒体常有报道,开餐厅生意不好做,换手率高,改行的也多。但开早餐店的,却往往能经营很久。或许因为早餐生意相对稳定,或许因为无须不断变花样竞争,但更多该是他们热爱手艺、热爱营生的缘故。当然也可能有无奈,很多开早餐店的人若不干这行没什么别的技能和出路。总之,我见过很多默默开了多年早餐店的人,我的那位开“撒汤”店的连襟,就已经开了将近20年。

  虽说中国街头的早餐店少有日本那样的家族百年老店,但日复一日,年复一年,他们把温情煮进了豆浆里,把坚持熬进了米粥中,用双手托起了城市的清晨,也温暖了行人的心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