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子报阅读机
2025-10-11
星期六
当前报纸名称:联谊报

古老婺剧火爆出圈的启示

日期:08-14
字号:
版面:03版:时评       上一篇    下一篇

  □赵畅

  微观点:面对市场的严峻挑战,婺剧坚持守正创新,并将它视为永续发展的重要命题,把它当作赢得观众、赢得市场的必然选择,给予我们深深的启迪。

  舞台上,由浙江婺剧艺术研究院(浙江婺剧团,简称“浙婺”)创作的《三打白骨精》一开场,饰演“白骨精”的杨霞云便上演“三连变”:短短数秒,3张脸谱接连切换,华服瞬间化作素衣,引得观众惊呼连连。相关视频在社交平台迅速传播,火爆出圈。 

  回顾婺剧艺术的起源,当年因各剧种的戏班相继涌入,与本地的民间音乐、文化习俗相融合,最终形成了高腔、昆曲、乱弹、徽戏、滩簧、时调6种声腔相互交融的婺剧艺术。而今面对市场的严峻挑战,婺剧坚持守正创新,并将它视为永续发展的重要命题,把它当作赢得观众、赢得市场的必然选择,给予我们深深的启迪。比如《白蛇传》这一老剧目传承到现在,就是在保留传统底色基础上融入了当代审美趣味,根据演员的艺术特长再加工提炼,从而让可看性更强。又比如,在排演婺剧新剧目时,剧团主创十分注重对舞蹈、体操、杂技等不同艺术形式动作特点的借鉴,以及科技手段的融入,想方设法提升剧目艺术性和观赏性。其坚持并践行“守正创新”“与时俱进”的原则,由此可见一斑。

  一台好的戏剧表演,不仅依赖于好剧本、舞美、演员,更寄希望于对戏剧表演的精打细磨。这个二度创作的过程,也恰恰是“去伪存真、去粗取精,由表及里、由浅入深”不断整合、磨合、契合的过程。这种创作品质和“工匠精神”,在婺剧艺术表演中,也体现得淋漓尽致。比如,在《三打白骨精》剧中的高潮段落,孙悟空为迷惑妖怪金蟾娘娘,化身成小蜜蜂盘旋舞台。过去是用鱼线牵引道具小蜜蜂,不免存在时常因为反光而出戏的问题。为此,经过反复思考、比较,最后选用由一台无人机扮演——无人机身着珍珠棉、纱布等轻质材料制作的蜜蜂戏服。经过这样的整合打磨,原本机器发出的嗡嗡声,反倒成为让人身临其境的音效,为此,观众对无人机“小蜜蜂”的视觉效果赞不绝口。

  演员的艺术素养,往往直接关系到演出的实际效果。古老戏剧正面临着演员青黄不接的困境。为让年轻演员脱颖而出,浙江婺剧艺术研究院形成了一个优良传统:为了帮助新人成长,一二级演员甘当配角,不遗余力传授经验。名家陈美兰在38岁正年富力强时,就开始力推新人,对学生倾囊相授,把舞台中心让给年轻人。演员李烜宇进团的第三年,团里就安排他担纲《红灯记》主演李玉和,并让团里8位一级演员给尚未转正的他配戏。如今,浙婺形成了老、中、青三代传承有序的人才梯队,已有20多人分别荣获梅花奖、白玉兰奖以及浙江省各项戏剧奖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