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子报阅读机
2025-10-11
星期六
当前报纸名称:联谊报

嵊州红字岩“护龙”题词考证

日期:08-12
字号:
版面:04版:鉴赏       上一篇    下一篇

  嵊州红字岩“护龙”题词

  □朱刚

  近日,在嵊州市第四次文物普查工作中,经过多方努力,位于下王镇上巅村西、下童庙遗址附近的红字岩题词被成功清理发掘。据了解,这块位于十八都江北岸临崖处的石壁,因45年前修筑公路时被泥土、杂木所掩盖,此次通过组织清理,岩石上的 “护龙”二字得以重现真容。字体为楷书,呈赤色,字径约 50 厘米。左侧隐约还有“□□□□年十月初八日”的墨书款识,年份因水洇无法辨认。崖面下方还保留着上世纪80年代初红漆手写的 “民新公路指挥部”等字样。

  这处题词的出现,引发了对地方史料记载的重新审视。民国《嵊县志》(卷三十一?杂志?金石)载:“护龙刻石,此二字刻游谢乡红字岩,字体未详,相传为崇祯间童维坤书。”童维坤,字宏载,居游谢乡,附武骧卫籍,登万历己未武进士,历升真定游击。崇祯年间在剿寇战斗中阵亡,年仅四十,后被追赠都督佥事。清乾隆年间赐谥 “烈愍”,祀忠义祠。但实地考察显示,岩上楷书“护龙”二字,无凿刻痕迹,与民国《嵊县志》中“刻石”的记载不符。志言“字体未详”,亦表述不确。查阅早期方志,均未收录该题词,故民国志所称“相传为崇祯间童维坤书”的说法,同样缺乏足够的文献依据。

  值得注意的是,《剡东童氏宗谱》中收录的两篇涉及红字岩的诗文,为考证提供了新的线索。其中童氏廿六世孙童尹燧撰写的《红字岩》诗题下注:“岩与下童庙相距数十武。元末,晋达公愤志不遂,将隐天台,齩指出血,题于石上。至今峯稜点画,班班存焉。”按此说,元朝末年,剡东童氏晋达公抑郁不得志,遂迁居天台,其临行前,咬指出血,书字石上。到了清代时,岩壁已被苔藓覆盖,字迹斑斓。

  此外,童氏三十一世孙童瀚之妻陈兰君也有同名诗作《红字岩》:“昔闻射石著奇功,又见题岩轶事同。指血已连芳草碧,字痕常带夕阳红。中流砥柱双溪水,百仞高临十里童。风雨不磨飞隐迹,护龙两字想英雄。”童瀚,字志桂,号丹林,道光二十年庚子恩科举人,同治丙寅归道山,享年五十有三。原配魏氏早逝。继娶陈氏,字兰君,号古香,又号秋畹,系上虞陈愷公之女孙。著有《滴翠轩诗钞》,《国朝上虞诗集》《嵊县志》采择其诗若干首。其胞姪童正瑛于光绪二十年撰《伯父丹林公暨伯母氏陈女士行述》记其事。陈兰君所作诗,亦提及红字岩“护龙”题词。

  由于《剡东童氏宗谱》世系存在断层,后期天台与剡东又不通谱,晋达公生平事迹失载,不排除题词为后人附会补书的可能。这处“护龙”题词的准确年代及作者,仍有待进一步研究考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