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子报阅读机
2025-10-11
星期六
当前报纸名称:联谊报

古韵“荷”处莲生香

日期:08-12
字号:
版面:04版:鉴赏       上一篇    下一篇

  清乾隆画珐琅荷叶式盒

  □周小丽

  作为夏令时节中最清丽、最醒目的存在,莲荷一直是古来诗家墨客钟情抒写的对象。它可以是婀娜多姿的美人,也可以是清廉不染的君子。在中国传统精神谱系里,它是一种审美范式,也是一种人格理想。从玻璃的纯净,到珐琅彩的华贵,再到紫砂的古朴,荷风莲韵,以不同形态留存至今,让人惊艳流连。

  “风蒲猎猎小池塘,过雨荷花满院香。”风中的水草猎猎有声,雨后的荷花更散发出沁人的芬芳,因着这娇艳的荷花,夏日也显得明媚生动了。甘肃省博物馆馆藏一件国宝级的元代莲花形玻璃托盏,纯净通透,状若雨中的娇荷。颜值之高,令人过目难忘。该玻璃托盏为半透明普蓝色,胎内含气泡。一盏一托,状如莲花。盏身呈七瓣莲花形,饼形足;托口为平口,托腹壁直外撇呈正八角形,外边沿呈八瓣莲花形,平底。托与盏相得益彰,像极了夜幕下一朵绽放的蓝莲花。其造型华美,完整成套,颜色高贵,是中国古代玻璃制品的瑰宝。

  “叶上初阳干宿雨,水面清圆,一一风荷举。”烈日炎炎,荷叶轻舞,随风摇曳,似乎在诉说着夏日别样的浪漫与温柔。清乾隆画珐琅荷叶式盒,现藏于台北故宫博物院。此盒为铜胎材质,盒面呈现不规则荷叶造型,盒盖錾刻浅浮雕式一把莲纹饰。粉红娇嫩的荷花与将开未放的花蕾、莲蓬相映成趣,柔顺的莲枝则横依盒身至圈足,再以深绿的线条勾勒叶脉,若隐若现地作为锦地,使嫩红的荷花显得更为淡雅清丽而亮眼。盒内壁涂浅蓝釉,矮圈足饰有装饰图案,底白地中央书红色“乾隆年制”双方框双行楷书款。此盒融合画珐琅与内填珐琅技法,设计雅致,兼具实用与艺术性,是乾隆时期宫廷珐琅工艺中造型独特的典范之作。

  “最喜小儿亡赖,溪头卧剥莲蓬。”从初荷出水,再到剥开莲蓬浅尝,就是一场漫长的关于荷花的邀约。上海博物馆收藏的清代紫砂莲蓬蟾蜍壶,系清康熙年间宜兴紫砂名艺人陈鸣远所制。壶取材于段泥,呈现淡黄色调,颗粒感明显,透气性强。以倒置的莲蓬作壶身,一枝由底窜爬而上卷曲的莲叶则巧作注嘴,细长的藕茎为执把,双红菱及小螺蛳作足。蓬顶掀开一片作盖,而注盖伏一灵机待捕的蟾蜍,则是更尽显作品的点睛之笔、精神所在。莲蓬内16颗莲子粒粒均可转动,造型构思巧妙,惟妙惟肖,令人叹为观止。以紫砂为壶,将莲的洁净、莲蓬的多子多福之意,藏于其中,承载着古人对生活的美好期许。

  夏日荷韵,是诗意与禅意交织的清欢。一器一皿,尽是夏荷的风姿与柔情,却述不尽它的卓然风骨,淤泥不染。这个盛夏,与荷为伴,清凉无限。愿心如素荷净洁,娴雅清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