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洪林
“方寸铭记血火,邮票镌刻不屈。”今年是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当硝烟散尽,记忆却未曾褪色——一枚枚小小的邮票,以国家名义、以齿孔为章,把屈辱与奋起、沉沦与复兴,钤印进亿万人的血脉中。
1945年8月15日,日本投降的电波划破夜空。三个多月后,晋察冀边区邮政管理局开始发行“抗战胜利纪念”邮票俗称“大抗战”,邮票画面上八路军骑兵纵马挥刀的英姿,凝固了敌后战场最后一击的锋芒;山东战时邮政总局同月也推出“抗日民族战争胜利纪念”邮票,邮票画面上毛泽东挥手侧影如炬,宣告一个古老民族在绝境中的新生。
1947年7月7日,原东北解放区邮电管理总局发行“七七抗战十周年纪念”邮票一套4枚。同图异色,邮票画面上战士振臂欢呼,光芒自“7·7”字体内喷薄而出。橄榄枝与钢枪同框,和平与战斗在此握手。同年,晋冀鲁豫边区连发“抗战胜利一周年”和“抗战胜利二周年”纪念邮票各1枚。两套邮票同图异色,邮票画面上毛泽东、朱德的双侧微笑头像被麦穗环抱:麦芒如剑,直指苍穹;石柱如碑,默守忠魂。
1952年7月7日,新中国成立后第一套抗战题材邮票“抗日战争十五周年纪念”问世。卢沟桥石狮怒目、平型关硝烟翻卷、新四军挥别百姓、领袖窑洞里灯火通明……4枚邮票画面拼出一幅战略全图,邮票右上角的华北铁路示意图,更把局部战场与全国危亡连成一线。
1965年9月3日发行的“纪念抗日战争胜利二十周年”纪念邮票一套4枚,邮票画面上毛泽东主席笔走龙蛇;八路军铁流东渡;八路军、新四军和游击队战士挥舞手臂、高举枪支的胜利喜悦;群情激奋,锣鼓喧天,父送子、妻送郎的参军热潮,方寸之间洋溢着中华儿女的英雄气概和壮烈情怀。
1985年9月3日发行的“抗日战争和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四十周年”纪念邮票一套2枚,邮票设计师以木刻语言,大刀劈开卢沟晓月,黑白长城烽火台喷出不屈的狼烟,仅以黑、米黄两色,便让邮票画面爆发出金石之声——那是被侵略者的怒吼,也是胜利者的宣言。
1995年9月3日发行的“抗日战争和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五十周年”纪念邮票一套8枚 ,第一次全部选用历史照片,以黑白画面为主,以各种色块为背景,把“七·七”战火、台儿庄大捷、百团大战、芒友会师等瞬间定格为永恒,将中华民族不屈不挠和浴血奋战的历史瞬间浓缩于方寸之间,从不同侧面再现了那一段撼人心魄的历史。
2005年8月15日发行的“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六十周年”邮票一套4枚,小型张1枚。邮票设计者把照片提炼为版画:全民抗战的洪流、中流砥柱的脊梁、诺曼底的海浪、柏林的硝烟……红黑白的强烈对比,让历史在抽象与写实之间剧烈震荡。小型张中,一只白鸽冲破铁丝网,用极简的意象宣告:和平不是免费的礼物,而是千万人撕开铁幕的结果。
2015年9月3日发行的《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七十周年》纪念邮票一套13枚,小型张1枚 。该套邮票以最大规模、最多枚数,将抗战纪念场馆与经典战役并置,长城与橄榄枝交汇,昭示着中国抗战是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东方基石,人类命运共同体早在血火中写下序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