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子报阅读机
2025-10-11
星期六
当前报纸名称:联谊报

义乌宗宅村:忠义精神延千年

日期:08-12
字号:
版面:02版:春秋       上一篇    下一篇

  □陈荣高

  宗泽,字汝霖,北宋嘉祐四年(1060)生于义乌山村石板塘。元祐六年(1091)登进士第,历官州、县,所至有惠政。

  靖康元年,金军围攻开封。作为兵马副元帅的宗泽率兵奋战,多次挫败金军。“靖康之变”后,宗泽曾20多次上书,建议赵构还都开封,并制定收复中原方略。赵构不仅不采纳,反而一再破坏其抗金部署。建炎二年(1128),宗泽因壮志难酬,忧愤成疾,在三呼“过河”后便与世长辞。死后获赠观文殿学士、通议大夫,谥号“忠简”。

  义乌宗宅村是宗泽第二个孙子嗣尹家族的栖息地,全村1700多人,近九成人都姓宗。宗泽的忠义之举和报国之情不仅光耀两宋,也为后世留下了丰厚的精神财富。宗宅村老年协会会长宗金恒先生说:“作为宗泽的后裔,在我们的身上有光荣感的同时,更有一份责任感和使命感。”

  千年家风馆是宗宅村最古老的建筑。为传承先祖的精神,增强族人的凝聚力,宗宅村每年都会举行两次祭祖活动。一次在正月初九,在家风馆里将宗泽公像照挂出,供族人瞻仰,并迎龙灯,祈求平安,并到廿三里镇宗泽太公墓前祭扫。另一次是清明节,组织宗氏人前往江苏镇江去宗泽墓扫墓,每次都有上百人踊跃参加。

  千年家风馆以宗泽的生平事迹、诗赋疏表、民本思想和天下为公精神为切入点,以宗氏家风、宗氏先贤、宗谱传家等内容为主线,系统地展示以宗氏为典范的家国情怀文化。

  家风馆中堂挂着宗忠简公神像,一副对联含意深远,耐人寻味:“宗前贤积宏业耀暖千秋,泽后人建名祠祖荫万代。”

  宗氏家风不仅是义乌独特的文化符号,也是义乌精神“勤耕好学、刚正勇为、诚信包容”最集中的体现。其中展现出的价值理念、道德规范和立身处世智慧,蕴含着丰富的正能量,对于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有着巨大的借鉴意义。

  “天下之本在国,国之本在家”。千年的历史,久远却不遥远,透过宗氏家风馆的窗棂,那一幕幕金戈铁马、荡气回肠的往事恍若在眼前。

  靖康元年(1126),金军南下攻破汴京,俘虏宋徽宗、宋钦宗及宗室、大臣3000余人,史称“靖康之变”,北宋灭亡。1127年,康王赵构在应天府(今河南商丘)即位,建立南宋,即宋高宗。

  宗泽临危受命,被任命为东京留守兼开封府尹,负责收复并镇守汴京。此时的汴京已被金兵洗劫一空,城防残破,人心涣散。宗泽到任后,迅速整顿城防、招募义军、联络河北抗金武装,并修复城墙、制造兵器,短时间内聚集了百万军民,形成一道坚固防线。

  宗泽不拘一格招揽人才,联合河北、河东(今山西)的民间抗金武装,如王彦的“八字军”、马扩的义军等,形成联防体系。岳飞也曾短暂投奔宗泽,受其赏识。宗泽在汴京周边修筑堡垒、训练士兵,并派兵驻守黄河渡口,多次击退金军的试探性进攻。宗泽连续24次上疏宋高宗,请求还都汴京并北伐收复失地,但均被主和派驳回。他悲愤写道:“臣虽驽怯,当躬冒矢石为诸将先!”

  宗泽指挥的汴京守军多次挫败金军进攻,稳定了中原局势,使金兵不敢轻易渡河南下。他通过团结军民和义军,成为北方抗金力量的精神领袖,为南宋初期保住了半壁江山。他积极备战,但因南宋朝廷的妥协政策,北伐计划始终未能实施。1128年,宗泽忧愤成疾,临终前高呼“过河!过河!过河!”而逝,军民无不痛哭。

  东京保卫战的评价与影响:一是民族气节的象征。宗泽以70岁高龄坚守抗金一线,其忠诚与坚韧成为后世楷模。文天祥、陆游等均以诗赞颂其精神。二是奠定抗金基础。宗泽的防御体系为后来的岳飞、韩世忠等将领的抗金斗争奠定了基础。三是悲剧色彩。宗泽壮志未酬反映了南宋初期主战派与主和派的激烈矛盾,也预示了南宋偏安的命运。

  在《宗忠简文钞》的总序里,有这样一句话:“勤耕好学,刚正勇为,诚信包容”是义乌精神;“崇文、尚武、善贾”是义乌民俗;义乌的民风则是“博纳兼容,益利并重”。义乌精神及民风、民俗成为源远流长的中华民族文化之泓泓一脉,是中国历史上不可或缺的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