联谊报讯 天刚蒙蒙亮,杭州余杭区鸬鸟镇果农专业合作社的大棚里已是一片忙碌景象,果农们忙着包装刚从树上摘下来的蜜梨。合作社负责人满脸喜悦:“换了新包装,运输损耗少了,销量也增加了。”
鸬鸟蜜梨的全新形象,源于区政协的协商助力。
近年来,余杭大力推进蜜梨标准化、品牌化、产业化建设。区政协聚焦“蜜梨包装革新”,在鸬鸟镇举行民生议事活动。鸬鸟镇农业线相关负责人从设计理念、功能布局、用料材质及包装价格等方面,介绍了今年新设计的三款蜜梨包装。
艳红山庄法人周笑飞晒出一张快递单:“目前的包装箱隔板偏薄,容易损坏,要优化内部结构、加厚加固。”
“10斤装的快递需要额外打气泡柱,费时费力。”蜜梨科技小院负责人陈波建议,增加牢固、简易、低成本的防震保护套。
2020年鸬鸟蜜梨获评“国家地理标志农产品”。梨农代表任含生认为,要在包装上增加这一标识,提升品牌影响力。
区政协委员、区第三人民医院鸬鸟分院副院长沈国华提出,可以巧妙融入鸬鸟山水特色与蜜梨文化基因,增强视觉冲击力与情感联结。
“有些顾客想尝尝鲜,应该为他们提供更为精巧的包装盒。”区政协委员、“野天堂”创始人肖斐提议,减少单盒重量,针对不同客群差异化设计,提升市场适应性。
区政协委员、鸬鸟镇党委副书记戴飞飞提出,增强包装设计统一化与延续性,避免频繁更换,全面推行包装溯源码,增强“鸬鸟蜜梨”品牌认同。
会后,鸬鸟镇结合建议,紧锣密鼓推出了两款全新包装,并优化升级10斤装包装,透气性更强,防震性能更优,便于携带,市场反馈较好。
区政协相关负责人表示,将继续聚焦蜜梨这个“共富果”,以高质量履职助力农文旅全产业链发展,让蜜梨从田间地头走向更广阔的市场。
通讯员 姚海铭
本报记者 陶迈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