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徐文燕 通讯员 余婷
踏入支持的青瓷工作室,一件件青瓷作品默默静立,指尖轻拂温润的弧线,仿佛触到了龙泉山水跳动的脉搏——这里不仅是支持创作的方寸天地,更是他的“瓷心”与大自然共振的自在空间。
作为龙泉青瓷中生代中坚力量,支持一直坚持“传统为魂、现代为骨、自然为衣”的创作理念,通过设计与材料的运用,将瓷土融入自然,巧妙呈现自然之风、田园之美、山水之光,达到天人合一的艺术境界。
作为土生土长的龙泉人,支持从小对青瓷艺术耳濡目染。2003年,他求学浙江科技大学艺术设计专业时,敏锐地捕捉到电商浪潮,创立“大器工坊”淘宝店,线上销售家乡的青瓷。
事业小有起色,但骨血里对青瓷的眷恋日益灼热,支持毅然返乡创业。
2011年,他把握机会,慕名叩开中国工艺美术大师徐朝兴的门庭,从最基本的揉泥、拉坯到上釉、装窑、烧窑,系统学习、掌握龙泉青瓷烧制技艺。
随着技法的不断精进,两年后,支持正式拜师,成了徐朝兴最年轻的徒弟。
艺无止境。在跟随师父学习的过程中,支持意识到“学历+阅历+能力”才能形成自己的综合竞争力。30岁那年,他报考硕士研究生,被中国艺术研究院传统技艺研究专业录取。
“校园的天空是如此辽阔。”回忆重返校园读书的场景,支持充满喜悦,“读书所得的知识,支持我走得更远。”
2016年,天问青瓷文化艺术研究院创立,支持的艺术生命真正破茧。
“龙泉青瓷的传统就是一座取之不竭用之不尽的富矿,我力图通过自己的审美、设计、创新,在传统基础上提炼更多元素,让青瓷符合当代审美。”支持通过设计与材料的运用,努力将自然美与青瓷美合而为一。
《山野》是他交出的第一份答卷。这件读研期间创作的作品,以独特的构思和艺术表现力,连夺中国(浙江)工艺美术精品博览会和中国“大地奖”陶瓷作品评两项金奖,让支持声名鹊起。随后的《重·构》《线·型》《那年花开》,则可看成是他重要的代表作。
更大的突破在“二十四节气”系列。这是一组将二十四节气与龙泉青瓷传统烧制技艺两项非遗结合,展现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主题性创作作品。24件(套)作品从中国传统写意美学入手,既秉承传统工艺,又融入当代审美意识,每件作品在造型设计、装饰手法上与节气文化相融合,既有独立的审美意趣,又有和谐的节奏韵律。经过多年探索,支持主持的课题《以24节气为主题,创作具有附加功能的龙泉青瓷作品》获得国家艺术基金2018年度青年艺术创作人才资助项目,2021年获得滚动资助。
成为龙泉市政协委员、获得“龙泉市十佳杰出青年”荣誉、获评人类非遗“龙泉青瓷烧制技艺”代表性传承人、入选国家高层次文化人才项目……诸多荣誉和身份 ,让支持的肩头多了沉甸甸的责任。
2022年,作为中国青瓷学院实践指导专家,他的个人工作室入驻杭州大关小学,指导学校开发“意·象”课程,用心、用情将青瓷技艺的种子播撒进孩子们心间。
2023年,他设计和制作的国礼瓷亮相杭州亚运会,青玉般的釉色承载着东方气韵,向世界展示龙泉青瓷的魅力。
今年7月,在省政协“推动浙江历史经典产业创新发展”专家协商会上,支持在交流发言时呼吁,以原料保障为根基、人才培养为血脉、守正创新为灵魂、全球运营为翅膀,系统破解当前龙泉青瓷技艺传承存在的困境,让千年窑火闪耀时代光芒。
确实,让龙泉青瓷千年炉火烧得更旺,过去、现在、将来,都是他不变的初心和追求。
委员名片:
支持,龙泉市政协委员、龙泉天问青瓷文化艺术研究院负责人、浙江省工艺美术大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