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子报阅读机
2025-10-12
星期日
当前报纸名称:联谊报

寺前老街人气爆棚

日期:08-07
字号:
版面:01版:一版要闻       上一篇    下一篇

  联谊报讯  作为温州龙湾首个历史文化商业街区,寺前街自开街以来人气火爆,今年端午小长假累计接待游客11万人次。

  寺前街位于永中街道,始于宋代,盛于明清,以紧邻乾元寺而得名,千百年来一直是永嘉场(龙湾永强的旧称,因古时有永嘉盐场而得名)政治、经济、文化中心。然而,随着时光流逝,老街产业逐渐衰败停滞,人居环境亟待改善。

  2022年,寺前街历史文化街区改造工程全面启动。“改造不仅仅是简单的修缮,更是一场历史与现代的深度对话。”三年来,区政协多次深入寺前街,围绕文化品质空间提升、市政交通优化提升、公共配套完善等建言助力。

  寺前街有不可移动文物2处,历史建筑10多处,各时期代表性建筑20多处,承载着龙湾深厚的文化底蕴。

  2024年6月,区政协委员、温州湾新区管委会经济发展局数字经济产业发展总监吴战克在参加区政协文旅工作相关调研时提出,打造沉浸式历史文化街区,重现古韵水乡、寺前古街风貌,让老街传承历史、承载乡愁。

  当年10月,区政协副主席董红梅带领无党派人士界别组深入寺前街街史馆、温州方言馆、郑张尚芳纪念馆、永嘉场八禧馆等,详细了解街区历史文化保护利用、管理运营及后期规划等情况,建议依托传统滨水商贸格局,进一步注入文化味、留住烟火气。

  寺前街不仅见证了龙湾千年商贸的繁荣与发展,更是永嘉盐场起源地的重要文化符号。今年2月召开的区政协全会上,区政协委员、民进会员项飞云在小组讨论时呼吁,要保护好寺前街深厚的历史韵味和文化,让游客从单纯的游览走向深度的体验。建议得到相关部门的重视采纳。如今,不同年代的建筑排列两侧,错落有致,弥漫着浓浓的市井烟火和人文气息。

  百年老街焕新归来,既要有老品牌、老味道,也要有新产品、新业态。

  2024年7月,永中街道委员履职小组围绕“寺前街历史文化街区业态融入与运营管理”主题开展民生议事活动。区政协委员、宝德电气有限公司董事长陈继远建议,科学规划业态布局,根据年轻人消费需求吸引商家入驻。区政协委员、万洋集团公司副总裁陈其利提出,引进展览、NPC互动、音乐节演出等消费新业态,满足年轻人的旅游体验需求。

  老街如何持续“繁华”?今年5月,区政协在烟火氤氲的老街巷弄里支起一方协商桌。区政协主席吴昌亮和副主席戴文虎、张崇林等与政协委员、商户代表、相关部门负责人围坐一桌,为龙湾夜经济发展出谋划策。

  区政协委员、海滨街道锦海社区社工叶时钦建议,结合各种民俗活动举办主题美食节,把寺前街打造成特色美食街区。区政协委员、纳睿(国际)婴幼儿自然成长社园长张冬梅希望设立儿童专属夜间活动区域,开发手工制作、自然探索等亲子夜游新场景。区政协委员、上海(兰迪)温州律师事务合伙人徐强建议,构建“潮玩+科技”“亲子+教育”“怀旧+健康”特色消费场景,形成全龄覆盖的夜经济。

  吴昌亮表示,将充分发挥政协专门协商机构作用,聚焦以文塑旅、以旅彰文深入调研、建言献策,为推动文旅深度融合发展贡献智慧和力量。

  本报记者 徐建平

  通讯员 朱瑶敏 邵豪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