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子报阅读机
2025-10-12
星期日
当前报纸名称:联谊报

金岳霖心中的白莲

日期:08-05
字号:
版面:03版:浙江潮       上一篇    下一篇

  □樊树林

  在民国文化长卷中,总有一些身影穿过岁月的时空依然“栩栩如生”。

  哲学大师金岳霖与“一身诗意千寻瀑,万古人间四月天”的才女林徽因的故事早已沉淀为民国文化史上的一段传奇。然而,在金岳霖的“朋友圈”中,诞生于浙江嘉兴东栅口一个充满书香气息的家庭的一代名媛沈性仁,也是那道照进他生命里的清辉,如白莲花一样皎洁如诗。对于沈性仁高雅的仪态和光彩照人的容貌,作为女性的林徽因也是既羡且佩;而对林徽因倾慕、爱恋了一辈子的金岳霖,第一次见到沈性仁便被她身上那股独特的气质所吸引……眼前的她,既有新式女性的开明洒脱,又不失传统文人的温婉雅致。平时不做诗的金岳霖一反常态地做起了诗来,他挥笔写下“性如竹影疏中日,仁是兰香静处风”的藏头诗句,以婆娑的竹影与兰花之香比喻“性仁”的风采丽姿,倾慕之情可谓溢于言表。

  也许是上苍爱捉弄金岳霖,彼时沈性仁已嫁与陶孟和,而金岳霖也不会像徐志摩那样“知难而进”“死缠烂打”,于是这份情感便化作了澄澈的友情,在岁月中静静沉淀。

  沈性仁的才情如同温润的玉,在交往中愈发显露光芒。这位曾东渡日本求学的翻译家,以灵动的笔触将房龙的《人类的故事》带到中国读者面前,掀起了经久不衰的“房龙热”。她的译文简洁通俗又不失典雅,字里行间流淌着对文字的精准把握与对思想的深刻理解。

  更让金岳霖珍视的,是沈性仁那份超然物外的人格魅力。她“以佛家的居心遇儒家的生活”。在金岳霖的心中,沈性仁是一个入山唯恐不深、离市唯恐不远,真正高雅、淡泊、风韵无边的人间女神。尊重边界的克制之道是两人交往的首要准则,精神共鸣的相知之约更构成了他们交往的核心纽带。正是这样,沈性仁与金岳霖的情谊如同一幅淡雅的水墨画,于留白处见真意,于克制中显深情。他们的交往始终遵循着一种超越世俗的原则,在尊重与理解中,将这份特殊的情感酿成了岁月里的佳酿。

  在那个大师云集的文化圈子里,金岳霖、沈性仁与陶孟和的交往始终带着温润的底色。他们与胡适、朱自清、林徽因等友人常聚首,在诗词书画与思想碰撞中度过了许多难忘的时光。金岳霖与沈性仁之间的书信往来,承载着彼此对生活的感悟与对学问的探讨,字里行间皆是惺惺相惜的默契。

  1943年的兰州,寒风带走了沈性仁的生命,一代名媛香消玉殒,也给金岳霖的世界留下了永恒的空缺。

  当金岳霖在昆明西南联大接到沈性仁去世的消息时,感觉“就好像坐很快的电梯下很高的楼,一下子昏天黑地”,等稳下来时,“又看到性仁站在面前”……在沈性仁去世8天前,她还亲笔给金岳霖写过一封信。金岳霖当时觉得“她的书信条理分明,字句间总带着一种淡味的幽默,既有中式的含蓄,又有英式的克制,恰如其分地触动人心”。

  悲痛之余,金岳霖写下了一篇含泪泣血的《悼沈性仁》,以纪念这位在中国白话文史上作出杰出贡献的女性。“认识性仁的人免不了要感觉到她彻底的雅。她的确雅,可是她绝对不求雅,不但不会求雅,而且还似乎反对雅。”“性仁虽然站在人群的旁边,然而对于朋友她又推赤心于人、肝胆相照、利害相关,以朋友的问题为自己的问题。”“我觉得她是一个非常之可爱的人,她的可爱是深入骨髓的。”……悼文如静水深流,让我们在文字中遇见了一位“入山离市”却温暖人心的沈性仁,也看见了金岳霖这位哲学家柔软而深情的一面。它不仅是对一位友人的怀念,更藏着一代文人最珍贵的精神底色,印证了沈性仁在金岳霖心中不可替代的位置。

  岁月的风早已吹散了许多陈年往事,但金岳霖与沈性仁之间这份纯粹的情谊,却在时光的沉淀中愈发醇厚。沈性仁以她的才情与人格,成为金岳霖心中永恒的白莲花,也在民国文化史上留下了温润而璀璨的一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