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大新
《家叔征君东溪草堂二首》是唐代诗人卢象的代表作。卢象和王维处同一时代,又是好友,后来曾出现过将他二人的诗混为一谈的现象。先赏诗,其一:“开山十馀里,青壁森相倚。欲识尧时天,东溪白云是。雷声转幽壑,云气杳流水。涧影生龙蛇,岩端翳柽梓。大道终不易,君恩曷能已。鹤羡无老时,龟言摄生理。浮年笑六甲,元化潜一指。未暇扫云梯,空惭阮氏子。”其二:“今朝共游者,得性闲未归。已到仙人家,莫惊鸥鸟飞。水深严子钓,松挂巢父衣。云气转幽寂,溪流无是非。名理未足羡,腥臊讵所希。自惟负贞意,何岁当食薇。”
第一首中的“欲识尧时天,东溪白云是”一联为人称叹,清人潘德舆以为“造句奇雄,百炼不到”。诗前八句全是写景,后面语含规劝,认为“君恩”未已,叔叔也是不妨出来做官的。然后谈了自己对养生的理解。“浮年笑六甲,元化潜一指”:“六甲”即60岁;“一指”,见《庄子·齐物论》:“天地一指也,万物一马也。”意为天下之事皆可以一指蔽之,天下之理皆可以一马穷之。庄子意在说明“道通为一”,卢象信手拈入诗中。“未暇扫云梯,空惭阮氏子”,表示自己眼下还当不了神仙。
第二首写他和叔叔在一起时的感受,觉得似和高士严光、隐者巢父同游,一时的名利之心俱寂了。原就持身守正,不愿与世俗同流合污,看来有一天也许会和叔叔一个样吧。
从第一首的“空惭阮氏子”到第二首的“何岁当食薇”,卢象在东溪这样“云气转幽寂,溪流无是非”的环境里,还是受到了他叔叔的影响。
卢象的叔叔征君是卢鸿,一作卢鸿一,字颢然,一作浩然。两《唐书》皆入《隐逸传》。博学,擅书法,工诗,兼善山水画,长期隐居于嵩山。开元初,玄宗备礼征召再三,不至。下诏,言辞恳切。卢鸿不得已去了一趟东都。玄宗置酒厚待,欲拜官,坚辞不受,诏许还归,赐隐居服,官营草堂。卢鸿就在山中讲学,从学者500余人。刘禹锡赞他“真隐士也”。
卢象,字纬卿,生卒年不详,最早记其事迹的是刘禹锡《唐故尚书主客员外郎卢公集记》,但没有提他的籍贯,《唐才子传》说他是汶水(今山东济宁)人,这是依据他的《八月十五日象自江东止田园移庄庆会未几归汶上小弟幼妹尤嗟其别兼赋是诗三首》推断的。这三首诗《全唐诗》也收于王维卷中,分别题为《休假还旧业便使》和《别弟妹二首》。赵殿成《王右丞集笺注》指出应是卢象的诗,陈铁民《王维集校注》不录此三首,基本可以肯定作者是卢象。
卢象开元进士及第,由进士补秘书省校书郎,转右卫仓曹掾。丞相张九龄执文坛牛耳,深赏卢象诗才,提拔后进,擢为左补阙,又当过河南府司录、司勋员外郎。安史之乱时被劫持,因受伪职先后被贬到果州(今四川南充)、永州(今湖南零陵)、吉州(今江西吉安),所任为长史、司户一类职务。后来被征为主客员外郎,还朝路上病留武昌,卒。这就是诗人的大致情况。
卢象与前辈诗人贺知章是忘年交,与李白相识很早。卢象被贬,李白有《赠卢司户》云:“秋色无远近,出门尽寒山。白云遥相识,待我苍梧间。”此时李白正在长流途中。
与卢象过从甚密的是王维,卢象有《同王维过崔处士林亭》:“映竹时闻转辘轳,当窗只见网蜘蛛。主人非病常高卧,环堵蒙笼一老儒。”王维则有《与卢员外象过崔处士兴宗林亭》:“绿树重阴盖四邻,青苔日厚自无尘。科头箕踞长松下,白眼看他世上人。”二人活画出崔兴宗的高隐风度。崔是王维的内弟,后来也耐不住寂寞,天宝十一年(752)时,已经做了右补阙。
卢象去世后,崔祐甫为他写墓志,叹其坎坷说他:“蹭蹬江皋,棲棲没齿,见知者恨之。”刘禹锡称他名震于开元中,“与王维、崔颢比肩骧首,鼓行于时,妍词一发,乐府传贵”。殷璠《河岳英灵集》评他:“有大体,得国士之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