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子报阅读机
2025-10-12
星期日
当前报纸名称:联谊报

“池鱼”是人不是鱼

日期:08-05
字号:
版面:02版:国风       上一篇    下一篇

  □陈国凡

  成语“城门失火,殃及池鱼”,说的是古代宋国一个城门失火,火势迅速蔓延,人们和士兵都前来救火,由于其他地方的水源都离得太远,大家就用护城河的水来救火。最后,护城河的水被用干了,河里的鱼因缺水而死,“池中空竭,鱼悉露死”。

  这是现在最普遍的一种解释,意为无妄之灾。但其实,这“池鱼”不是护城河里的鱼,而是一个人的名字。

  相关最早的文献记载见东汉应劭《风俗通义·佚文·辨惑》:“城门失火,祸及池鱼。俗说司门尉姓池名鱼,城门火,救之,烧死,故云然耳。”这里说得很明白,池鱼是一个人,而且是个官员,职务是司门尉(古代管理城门的低级官吏),他为了救火而被烧死,属因公殉职。查池氏谱牒,池仲鱼是池氏第49世孙,确有其人。古人不光有名有姓,还有字、号,再普遍不过了。仲鱼是池鱼的字,可看出他在家里排行老二,和孔子一样。而且,古人用动物取名的情况也不少见,如卫国有史狗、史鱼,还有叫司马狗、司马牛、魏黑卵的,辽圣宗的第五个儿子,名叫狗儿,辽西郡有王驴粪,《元史》里有太尉丑驴。对了,孔子的儿子名叫孔鲤。

  只是,在后来长时间的流传过程中,池鱼这人慢慢就变成了鱼。

  北齐杜弼《檄梁文》里有“但恐楚国亡猿,祸延林木,城门失火,殃及池鱼”。句中“池鱼”和“林木”对仗,是鱼不是人。白居易有诗云:“火发城头鱼水里,救火竭池鱼失水。”指的也是鱼,可能是比较大众的说法了。

  可是北宋官修大型韵书《广韵》对“池”字如此注说:“池,水沼也,古代有姓池名仲鱼者,城门失火不幸被烧死。”而《广韵》是在前人《切韵》《唐韵》基础上修订的,说“池鱼”是人不是鱼,肯定有其依据。而这依据当是前文提及的东汉应劭《风俗通义》。只是,以讹传讹,这原本之意并没有流行,且城门失火,用最近的护城河之水救火很符合实际,水干导致鱼死,也实在很说得通。

  其实,有关这个池鱼的身份和死因,也有两种不同说法:

  一种是他为救城门之火,因公殉职,流传似乎更广些。

  一种是说他家离城门很近,城门失火,火势蔓延至他家,他冒火抢救家财而被烧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