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子报阅读机
2025-10-12
星期日
当前报纸名称:联谊报

别把三伏贴当作“万能贴”

日期:07-31
字号:
版面:04版:时评       上一篇    下一篇

  □王琦

  微观点:三伏贴的“出圈”,本质上是传统医学与现代健康需求的一次激烈碰撞。要避免其沦为“万能贴”“许愿贴”。

  三伏贴这一古老的“中式养生”方式在夏日里持续升温,并且“圈粉”了不少年轻人。三伏贴可以“对冲”掉经常熬夜、喝“小甜水”的伤害吗?一些年轻人对三伏贴的功效寄予厚望,甚至将其作为一种抵消不良生活习惯危害的良方。然而,当“冬病夏治”这一古老智慧与现代生活的快节奏不期而遇,当“养生焦虑”催生出对“速效良方”的盲目追逐,三伏贴正悄然被异化为一种“许愿贴”。

  中医理论历来强调“三因制宜”,即因时、因地、因人制宜,三伏贴的适用范围也有着严格的界定。然而,在临床实践中,“滥用”现象却屡见不鲜,甚至有人试图用其来“对冲”熬夜、喝冷饮所带来的伤害。

  这种认知上的错位,源于对中医理论的片面理解。三伏贴并非“包治百病”的灵丹妙药,其疗效高度依赖于“辨证施治”。倘若盲目跟风贴敷,不仅可能收效甚微,甚至会因药物刺激而引发皮肤过敏、灼伤等不良反应。每年因三伏贴使用不当而导致接触性皮炎的病例不在少数,其中不乏因自行网购产品、贴敷时间过长或未避开皮肤破损处而引发的案例。

  三伏贴之所以能够走红,背后是养生市场的野蛮生长。在电商平台上,各类“三伏贴”产品琳琅满目,商家纷纷宣称“无需辨证”“全家通用”,甚至还搭配“穴位图”“使用教程”进行售卖。然而,这些产品的质量却参差不齐:部分商家为降低成本,减少白芥子、细辛等关键药材的用量,导致药效大打折扣;更有甚者,用廉价胶布替代传统膏药,引发皮肤过敏的风险大幅增加。更令人担忧的是,一些机构将三伏贴包装成“高端养生项目”,推出“加强版”“黄金贴”等高价套餐,利用年轻人的“健康焦虑”进行营销。

  三伏贴的“出圈”,本质上是传统医学与现代健康需求的一次激烈碰撞。要避免其沦为“万能贴”“许愿贴”,需从以下三个层面构建理性认知:

  其一,强化专业指导。三伏贴属于医疗行为范畴,必须在正规医疗机构由中医师进行“辨证施治”。孕妇、皮肤过敏者、严重心肺疾病患者等禁忌人群需严格筛查,贴敷穴位、药物配方也需根据个体体质进行动态调整。

  其二,破除“速效迷信”。中医养生强调“治未病”与“整体观”,三伏贴需与规律作息、适度运动、饮食调养等健康生活方式相结合,才能发挥最大效用。试图用其来“抵消”不良生活习惯,无异于掩耳盗铃、自欺欺人。

  其三,完善市场监管。针对网购平台上三伏贴的乱象,需加强质量抽检与广告审查力度,严惩虚假宣传、以次充好等违法行为;同时,推动三伏贴纳入中医适宜技术规范管理范畴,明确其适用范围与操作标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