联谊报讯 丽水莲都区正经历城市化深刻变革。近日,区政协聚焦“提升城市社区服务管理,夯实基层治理根基”举行专题协商会,政协委员与相关部门负责人、基层工作者面对面,共谋社区服务管理创新路径。
当前,莲都社区数量已从2002年的22个增至41个,24个城中村完成撤村建(并)居。2024年,区委社工部挂牌成立,“党建+治理+服务”三位一体工作体系逐步形成。27家单位参与的现代社区联席会议制度,推动跨部门协同治理常态化;“颐养在莲”养老模式整合高校、机构资源推进适老化改造,入选全省微改革试点;76个户外劳动者之家温馨布点,让外卖骑手、快递小哥等新就业群体感受到城市的温度。
“撤村建居并非简单的物理整合。”区政协委员、区新闻出版局局长陈婷莉建议,通过优化组织架构、盘活集体资产、织密管理网络,让41个社区成为新型城市化的活力“细胞”。
“基层治理的毛细血管需要智慧赋能。”区政协委员、大猷律师事务所主任娄丽伟提出,明晰职责边界、健全多元激励机制、强化协同联动,让基层治理既精准高效又充满温情。
当“银发焦虑”遇上“数字鸿沟”,区政协委员、区社会治理中心副主任张静给出建议,以“15分钟便民服务圈”为依托,培育完善“时间银行”志愿服务积分制,创新“专业社工+银龄志愿服务”融合机制,切实保障老年群体权益,构筑幸福晚年家园。
“物业管理是撬动基层治理的重要支点。”区政协委员、汇福财务管理有限公司总经理任一平呼吁,构建“质价对等”的服务监管体系,推动公共收益全流程监管,从源头化解物业费收取难。
区政协委员、区委办台湾事务科科长汤杨倩建议,构建“动态适配”的警务室布局体系,建立“弹性供给”的警力资源调配机制,打造“数智赋能”的基层治理共同体,推动警务室建设和流动人口管理工作提质增效。
区委社工部、区社会治理中心、区公安分局、民政局、建设局等部门负责人回应委员关切。
区委副书记、政法委书记朱芝贵表示,要以更高站位把握社区工作的重大意义,以攻坚姿态破解瓶颈制约,以系统思维汇聚强大合力,纵深推进基层治理现代化。
区政协主席李邦生说,要始终坚持问题导向、效能导向、协同导向,把基层群众的“问题清单”和“需求清单”转化为实实在在的“幸福清单”,推动服务管理模式从“解决一件事”向“办好一类事”升级,为建设更高水平的平安莲都、幸福莲都凝聚更强合力。
本报记者 徐文燕
通讯员 尹问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