联谊报讯 “新昌调腔承袭自宋元南戏,至今已有600多年历史,保留了南戏四大声腔‘杂白混唱’‘以曲代言’及‘不托丝竹、锣鼓帮扶,以板助节、一唱众和’的表演风格……”近日,在新昌县青年夜校政协委员公益课堂上,县政协委员、国贸实业有限公司董事长潘若平开展了一堂生动的“新昌优秀传统戏曲文化和中西乐器乐理知识”讲座,并现场演绎大提琴、京胡、萨克斯、扬琴等,课堂气氛轻松热烈。
“这种沉浸式学习,增强了我们对中华戏曲文化的认同感和自豪感!”参与讲座的20名北京大学师生和青年学员们纷纷点赞。
白天上班,晚上学艺,为助力推进青年夜校办好、办实、办长远,去年以来,新昌县政协充分发挥专门协商机构作用,向青年问需、向委员问计、向社会问效,聚智聚力添助力。
阵地建设是青年夜校的重要支撑。为了让青年们就近就便上夜校,县政协深入调研后建议,将青少年活动中心作为首个青年夜校旗舰店,在新昌诗路文化政协委员会客厅、文化传承委员工作室等开设教学分站,鼓励支持有条件的镇街、机关企事业单位青年之家、社会培训机构、公共文化场所等建设青年夜校教学点,实现知行·天姥青校“1+6+N”点位配置,方便青年聚在一起、学在一起、玩在一起。
为充分了解青年需求,县政协联合团县委,通过网络问卷调查、线下座谈交流等方式收集意见建议。目前已设立文化艺术、技能提升、运动健身、心理健康、便民服务5大类课程体系近40个项目,29名市县政协委员、政协智库成员成为青年夜校特聘讲师,让青年夜校师资更雄厚、课程更丰富。
如今,知行·天姥青校推出的各类课程,全方位、多角度满足了青年人才需求。“由政协委员主讲的青年养生茶饮、日常妆造培训、摄影技巧提升、职业生涯规划与发展等课程,出现了一课难求的火爆现象。”青年夜校相关负责人说。
县政协将充分发挥特色优势,紧密贴合青年群体兴趣爱好,把助力青年夜校建设作为服务为民的重要内容,使青年夜校成为引领凝聚青年人才、组织动员青年人才、联系服务青年人才的重要平台。
通讯员 徐梦瑶 本报记者 郭舒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