联谊报讯 杭帮菜集宫廷、官府、市肆、民间、素菜、船菜等诸多菜式为一体,是承载杭州传统文化的一张“金名片”。近日,杭州市政协召开专题协商会,政协委员、专家和企业代表围绕“实施杭帮菜创新发展计划,提升杭州美食文化影响力”建言献策,助力杭帮菜出圈出彩。
会前,市政协成立16个课题组,赴省内外调研,广泛征求意见建议,形成1篇主报告、15篇子报告和1本案例集。
市政协文史委主任吴静作主旨发言,建议通过传承精髓、改良迭代、创新融合,推动杭帮菜在体系构建、产业升级和文化传播三个维度创新发展,实现社会效应和经济效益互促共赢。
浙江工商大学历史系主任周鸿承建议,联合周边城市建立“江南饮食文化联合研究中心”,打造“杭帮菜+”区域品牌矩阵,系统性研究激活杭帮菜历史文化资源。
杭州饮食服务集团有限公司党委副书记杨德清提出,跨界举办赛事、演唱会、展会等,发布杭帮菜美食地图,制作杭帮菜相关动画,弘扬杭帮菜文化。
今年,如院餐厅成为杭州首家米其林二星餐厅。餐厅创始人、主厨傅月良分享了秘籍:“传承创新,从古籍找标准、从实践找突破、从四季找灵感。”
上城区政协副主席步汉英建议,通过空间叙事重构、体验维度升级与运营模式创新,实现历史文脉传承与当代消费需求有机融合,将清河坊街区打造为立体化、一站式美食地标。
萧山区政协委员、杭州跨湖楼集团总经理孙叶江提出,聚焦青年顾客,通过特色造景布局、匠心装点餐盘、设置氛围打卡区域等,满足年轻人对颜值和情绪价值的需求。
加强人才梯队培养、发挥企业主体作用、倡导行业规范自律、促进立体化研究传播……现场,大家结合实际踊跃献策,同时,多位委员在线参与网络议政,提出建议420多条。
市委常委、副市长方毅表示,将系统梳理分析协商意见建议,形成更多针对性强、可操作、能落地的具体举措,进一步擦亮“食在杭州”金字招牌。
“杭帮菜承载的是文化、连接的是民生、带动的是发展。”市政协主席马卫光说,要守正创新,推动杭帮菜在传承基础上不断迭代创新,让“杭州味道”既守住传统、又与时俱进。要系统梳理,完善食材、工艺、风味等标准,推动杭帮菜“标准化”规范、体系化发展。要注重普及,促进杭帮菜融入百姓“三餐四季”,满足“家常”消费需求。要传播文化,促进文旅融合,强化品牌建设,加强宣传推广,深入讲好“杭州味道”背后的故事,不断推动杭帮菜提升辨识度、扩大影响力。
本报记者 汤媛媛 通讯员 方德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