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宇明
六世达赖喇嘛仓央嘉措写过一首情诗,题为《不负如来不负卿》:“曾虑多情损梵行,入山又恐别倾城。世间安得双全法,不负如来不负卿。”诗歌反映了仓央嘉措内心的矛盾。作为达赖喇嘛,他应该一心向佛;作为一个有七情六欲的正当盛年的男人,他又向往美好的爱情,因此,他希望能找到一种两全之策,一方面恪守佛法,另一方面又能安享美好的爱情。
从无神论的角度来说,世间没有什么菩萨与神,“如来”不过是人的一种想象,但世俗与梦想之间的矛盾却始终存在。如果我们将烟火人间视作“卿”,“如来”则可看作灵魂上的追求。
人生不能缺少必要的“如来”。你种田养殖,最有成就感的是钻研出了新的技术,使庄稼或食用动物的产量大幅提高;你做老师,最高境界是源源不断地培养出优秀的人才,他们继承了你良好的操守,却在才华上远远超过了你;你当作家,最理想的状态是写出传世的作品,让读者的心灵长久受益……不过,一个人灵魂上的追求绝不可能通过凌高蹈虚而实现,我们想抵达“如来”之高度,先得学会不负“卿”:立足现实的烟火。
我们要不负尘世。尘世肯定是不那么理想的,有蔚蓝天空、碧绿湖水、青翠森林、艳丽花朵,也有污泥浊水、悬崖绝壁、暗沟险滩、阴谋算计,没有那些不堪的东西,它就不应该叫做尘世,而应该叫做天堂。一个心怀梦想的人,不会对不美满的尘世不屑一顾,而会认真思考:我到底可以为改良这个社会做点什么?即使我们一个人的力量无法从根本上扭转这个世界的氛围,但你的努力至少会在局部发生作用。不负尘世的人多了,我们社会的底色就会明亮起来,我们走在外面就会有更多的温暖与感动。
我们得尊重凡人。没有谁不喜欢牛人,牛人就是在事业上有成就或在生活上呈现出非凡智慧的人,只是,无论我们对牛人倾注怎样浓烈的情感,名符其实的牛者总是凤毛麟角,而普通人却一抓一大把。尊重凡人,基于两个逻辑:一是凡人占全部人口的百分之九十以上,忽视他们,就等于忽视了这个社会金字塔的基脚,经验告诉我们“基础不牢,地动山摇”;其二,人的牛与凡不是绝对的,牛人可能一着不慎变为凡人,凡人也可能通过一步一个脚印的努力变成牛人。
我们要热爱卑微的自己。一个人的出身、经历、所受教育不同,在社会上的际遇各各有别。不要怨天尤人,更不要看不起自己。我老家有句话“每个人面前有蔸露水草”,意思是人各有能耐,再“无用”的人通过努力也都能找到自己的表现舞台。静下心来规划自己,沿着一个确认的方向不断努力,拨云见日只是时间问题。
我们也要敬重细小处的努力。至千里者必积跬步,成大海者必汇细流,一点一滴的工作看似收效不大,但乘以时间这个参数,能量就会惊人。敬重细小处的努力,不是要停留于细小,而是要通过细小去筑牢自我未来大爆发、大灿烂、大辉煌的根基。曾国藩每天必做三件事:读书、写字、作日记。此事小吗?小得不能再小。但他通过这种小事培养了自己的毅力、涵养了自己的耐心,最后登上了一代名臣的高度。
“卿”与“如来”并不矛盾,善待了每一处的“卿”,我们终有赢得“如来”青睐的一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