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子报阅读机
2025-10-12
星期日
当前报纸名称:联谊报

半字师

日期:07-29
字号:
版面:02版:春秋       上一篇    下一篇

  □陈思炳

  唐朝边塞诗人高适任两浙观察使时赴台州巡视,路过杭州的青风岭,在僧房墙上题诗一首:“绝岭秋风已自凉,鹤翔松露湿衣裳。前村月落一江水,僧在翠微闲竹房。”离开杭州后他发觉“前村月落一江水”这句诗不妥,原因是:月落时江水随潮而退,只剩半江。等他办完公事回来,到僧房索笔改诗时,忽见“一”字已被人添加数笔,变成“半”字。和尚对他说:“月前有一官人过,称此诗甚佳矣,但‘一’字不如‘半’字,已改易而去。”高适听了,笑着说:“改得好!改得好!”并说此人是自己的“半”字之师。

  清代有个学者叫龚炜。有一次,他看到一位闺秀写的一首咏菊诗,其中有两句是:“为爱南山青翠色,东篱别染一枝花。”他很喜欢这富有意境的两句诗,然而又觉得后一句那个“别”字生硬,于是反复吟咏、再三推敲,茅塞顿开,把“别”字的右偏旁勾去,只留下左边的“另”字,这句成了“东篱另染一枝花”。两相比较,后者韵味确实更浓,也更耐人寻味。龚炜从此就有了“半字师”的美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