联谊报讯 为推动新产业、新模式、新技术发展,今年,嵊州市政协将“加快培育新质生产力,全面激活发展新动能”列为常委会重点协商课题。
4月以来,市政协课题组深入经济平台、部门、镇街和行业企业走访调研,并专程赴上海、杭州、湖州等地学习取经,广泛征求意见建议,形成课题主报告1份、子报告5份。
近日,市政协围绕该主题召开专题议政性常委会会议,市委书记裘建勇、市政协主席柴理明与政协委员、企业代表、相关职能部门负责人面对面,共话新质生产力、共谋高质量发展。
市政协副主席裘庆军代表课题组建议,实施传统产业“焕新行动”、新兴产业“追新行动”、未来产业“领新行动”;着力“一核引领、两翼驱动、多点提升”,加快推动科创平台从“有没有”到“好不好”转变;打造一个中试平台、一支专业经理人队伍、一个高标准的产业促进平台。
“要以咬定青山不放松的毅力,抓好工业强市建设。”市政协经济委主任裘炳良建议,改造提升传统产业,培育壮大新兴产业,前瞻布局未来产业,加快建设具有完整性、先进性、安全性的现代化产业体系,积极推进新型工业化。
“在培育新质生产力、激活发展新动能中,民营企业创新是关键。”市政协委员、市工商联主席马颖呼吁,强化政企共生、构建合作共赢格局,推进制度创新、筑牢创新政策根基,注重生态培育、营造优质创新环境。
市政协委员、美亚特精密机械有限公司董事长周友华深耕企业管理多年,他认为,企业要找准市场定位,以持续的研发投入为保障,实现生产、服务和管理全流程升级。
如何推动产学研融合发展?市政协委员、浙江工业大学之江学院院长金伟娅建议,进一步发挥研究院的核心引擎作用,培育“一产业一研究院”生态体系,成立研究院协同创新联盟,完善“研发-中试-产业化”全链条成果转化机制。
市政协委员、农发行嵊州支行行长陈伟芳提出,做深做实具有嵊州特色的科技金融文章,加强科技、产业和金融的深度融合,以高水平农业科技推动农业现代化步伐。
加快培育新质生产力,人才是关键。市政协委员、市委组织部副部长邢银翰建议,强化产才融合,建立项目招才、产业链招才等机制,靶向招引更多高水平创新人才,为新质生产力发展提供智力支撑。
市经信局、科技局、开发区(高新园区)等部门单位负责人积极回应。
“方向明、落点准、举措实。”裘建勇充分肯定协商成果。他说,要充分认清发展机遇、战略路径、责任使命,正确处理破与立、大与小、虚与实、远与近四对关系,坚持创新主导、产业主体、保障主动,激活发展“新引擎”,厚植发展“基础桩”,优化发展“生态圈”,推动新质生产力向“新”而行、向“高”攀升。
柴理明表示,将充分发挥政协联系广泛、智力密集优势,加快形成“向新而行”的共识,汇聚“以质致远”的合力,以政协“金点子”拓宽新质生产力发展“新路子”,为加快绘就中国式现代化富乐嵊州美好蓝图作出更大贡献。
通讯员 徐剑军 本报记者 郭舒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