眼下,海宁积极抢抓产业发展机遇,扎实推进低空数字底座和政务无人机智管平台建设运营,探索构建“三网融合”通信网络,并通过政企合作模式打造县域低空经济生态,入选省低空经济“先飞区”试点,有效促进了低空经济发展。下一步,要持续强化场景应用、人才供给、市场引导等,切实按下低空经济发展“加速键”。
拓展“点线面”,丰富应用场景。充分发挥海宁在政务航空领域的先发优势,创新开发服务产品,探索开拓应用场景,全力支持企业做大做强,提升“无人机+水利”“无人机+文旅”等项目覆盖面,推动政务航空成为海宁低空经济发展的“金名片”。积极引进市场主体,延伸低空配送产业链,丰富应用场景。整合泛半导体等产业资源,鼓励支持产业链紧密协作、抱团发展,促进产业集聚壮大。
融合“产学研”,引育行业人才。低空经济发展,离不开软硬件载体及系统性平台,要引导支持本地高校、相关企业等合力组建创新人才培养联盟,以“教学+产业+科研联盟”的形式打造产学研多方共赢的教学平台,夯实产业发展的人才基础。立足实际,推动打造航空飞行营地、航空科普研学基地,建立区域性运动飞机集中交付中心。拓展无人机考培经济,共建政企、企企、校企等领域的市场化合作培训项目。
抢占“新赛道”,练好过硬内功。充分发挥海宁地理优势,延伸拓展“无人机+政务航空”示范应用,进一步抢占长三角低空智慧管理市场。前瞻布局试飞基地、中试平台、智管平台等公共基础设施,并为本地及周边地区企业提供共享服务。充分挖掘盐官潮乐之城、尖山滑翔伞基地、一岛三街区等特色文旅资源,加快建设相关临空体育基地、低空运动基地等,创新推出空中观潮、航空运动赛事、航空培训展览等多元化低空旅游产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