联谊报讯 聚焦协同育人,景宁政协日前召开专题协商会。县政协委员、部门负责人围坐一堂,为“推进家长学校建设为教联体运作持续赋能”献计献策。
县政协已连续多年深耕教育议题,从提质扩容到资源优化,再到此次家长学校建设,政协力量始终与畲乡教育同频共振。
近年来,景宁在推进全国 “校家社”协同育人实验区建设中进行了诸多有益尝试,《关于科学构建协同育人“教联体”精准推进协同育人工作的通知》《景宁县全国学校家庭社会协同育人实验区建设实施方案(2024~2026年)》《景宁畲族自治县校家社协同育人“教联体”工作方案》……一系列政策文件的出台,为形成协同育人“全链条”构建了坚实的基础。
2024年,景宁整合多部门资源,建立覆盖全县,包括1所县级、23所乡镇(街道)、N所村(社区)的“1+23+N”家长学校办学网络,探索家庭教育“双特派”扬长补短工程,采取“家特派”(组建特派小组入户帮扶)与“校特派”(定时定人定责送课入校),为全县所有学段的家庭提供精准的教育支持。
立足以上调研情况,委员们在协商时积极建言。
“班主任距离学生和家长最近,一个班主任就是一所家长学校。”县政协委员、县府办政研室干部陈晓涛建议,进一步强化班主任的核心作用。
县政协委员、县新华书店有限公司购书中心副经理徐慧芳针对家长学校运营保障机制,提出了强化制度落地、夯实资源保障、创新协同模式等建议,呼吁成立实体管理机构、细化权责清单与流程图、建立三维考核体系,以督查问责确保制度“真落地”。
县政协委员、浮丘幼儿园园长严芳芳建议,通过数字平台培育具有畲乡特色的家庭教育品牌。如,改造消防科普馆开发安全亲子课,实现“一场多用”;联通省内外名校资源,建本土教育云仓;转化融合畲族歌谣、农耕习俗,组建“畲乡家长讲师团”,打造“家教文化节”。
县财政局负责人表示,将积极争取资金支持,加强资金管理和监督,鼓励社会资本参与家长学校建设。县教育局负责人表示,将进一步开展有标识性、影响力的宣传活动,打造线上“掌上课堂”与线下家庭教育主题场景。县委编办负责人表示,将明确部门职责,确保协同高效运转。
县政协主席张峰说,办好家长学校不仅是破解教育资源碎片化的现实需要,更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战略抉择。在景宁推进全国“校家社”协同育人实验区建设的关键时期,要以标准化建设为突破口,推动“校家社”三方同频共振,释放“1+1>2”的育人效能,为山区县教育高质量发展注入动能。
本报记者 徐文燕 通讯员 朱淑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