联谊报讯 农创客的多元突围、“径山茶仙子”的“点茶成金”路、“95后”的返乡新“稻”路……杭州市政协“请你来协商:推动青年入乡发展 为乡村振兴注入‘人才活水’”月度协商会上,市政协农业和农村委选编的杭州市青年入乡发展案例中,33位入乡青年的创业创新实践,让与会者真切感受到了青年与乡村的“双向奔赴”。
乡村要振兴,青年当有为。杭州政协把“推动青年入乡发展”作为今年重点履职内容,组织相关民主党派、界别委员成立课题组,深入走访相关部门、农业企业、青年农创客、行业协会等,广泛听取意见建议,形成高质量调研报告,并汇编青年入乡发展案例。
目前,杭州经培育认定的5.7万多名现代“新农人”中 ,40周岁以下占比达8成以上,“80后”“95后”“00后”逐步成为乡村产业发展的主力军。协商会上,市政协农业和农村委主任吴持瑛代表课题组作主旨发言,建议进一步发挥“人才山乡荟”统筹牵引功能,为青年打造更好的平台、提供更好的服务、创造更多的机会,破解入乡青年面临的创业之困、成长之困、服务之困、融入之困。
11位政协委员和青年代表作交流发言,委员们踊跃参与网络议政建言献策。
富阳矮子鲜桃专业合作社理事长何叶丹说,推进科技农业的过程中,面临的最大难题是人才短缺,建议通过校企合作定向培养、建立“土专家+技术员”传帮带机制、设立乡村人才驿站等,构建多元化人才培养体系。
千里岗农产品有限公司总经理叶佳雯在父亲的传统茶企面临转型升级困境时回到家乡,通过科技助农、品牌升级,把茶厂从小作坊建成标准化规模龙头茶企。她认为,社交圈萎缩、婚恋难、医疗教育等公共服务落差大,是青年返乡就业的共性难题。
从企业高管到职业农民,桐庐县吉木丘林创始人李东宇放弃百万年薪,来到桐庐梅蓉村,立志打造中国亲子农场第一品牌。他建议,加大资金、用地、人才等方面的政策扶持,让更多青创人才脱颖而出。
市政协委员、余杭区政协副主席郭青岭认为,只有在人才补贴、金融支持、产业扶持、工资待遇等各方面具备明显优势,形成强力牵引,才能更好激发广大青年入乡发展的热情。
眼下,数字游民社区成为激活乡村发展的“新引擎”。市政协委员陈颖提出,构建“需求对接-项目孵化-价值转化”全链条服务体系,让数字游民变为数字留民。
副市长宦金元充分肯定委员们的意见建议,表示将把协商建议吸收到今后青年入乡发展工作中。
市政协主席马卫光说,要以更大力度更实举措推动青年入乡创新创业、出彩圆梦,绘就共富新图景。要聚焦制约青年入乡发展的瓶颈,加大政策扶持、加强创业指导、强化宣传引导,为青年入乡发展搭建平台、暖心服务、创造机会,使入乡青年更有地位、更有作为、更有实惠。政协要发挥优势,强化引领聚共识、深入调研献良策,助力杭州打造共同富裕示范区城市范例、高质量建设青年发展型城市。
本报记者 汤媛媛 通讯员 方德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