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崇演
情绪,本属自然天成的存在;倘赋以“价值”,则该纳入经济学范畴了。
细想之下,情绪确乎有其价值。古人云“千金难买一笑”,便是明证。那“千金”是实的,“一笑”却是虚的,而虚竟贵于实,岂非怪事?非也非也!
周幽王烽火戏诸侯的结局众所周知——犬戎入侵,诸侯不信,西周灭亡。今之情绪经济学将走向何方?当我们把所有情绪都变成可计算、可操纵、可交易的商品时,是否也在点燃某种现代版的骊山烽火?当真实情感成为稀缺品,当表演情绪成为常态,我们失去的恐怕不只是时间与注意力。
情绪经济的可怕之处,在于它改变了人们感知世界的方式。快乐必须量化——点赞数、转发量、销售额;痛苦也必须标价——心理咨询费、情感课程、减压产品。当一切情绪都有了价格,那些无法计价的情感,如亲情、友情、爱情等,若不能带来流量或收益,就显得格外“不经济”。
其实,情绪之价值,须发乎于心。我曾见过一位书法家,他写字,须得先饮酒至微醺,情绪到了,方肯动笔。问他缘故,他道:“情绪不到,写出来的字是死的;情绪到了,那字便在纸上活了。”这话虽有些玄乎,却道出了情绪的真谛——它是活的,有生命的。
文友中有一位空姐,她能在三千米高空保持标准微笑8小时不间断,堪称情绪掌控的楷模。然而某日,她却吐露真言:“笑久了,脸是僵的,心是空的。”原来那精心训练的笑容背后,情绪早已透支。这使我想起庄子的话:“真者,精诚之至也。不精不诚,不能动人。”强颜欢笑,终究是赝品,其价值自然大打折扣。
古时有个“对牛弹琴”的故事,那琴师技艺再高,牛不懂欣赏,也是枉然——因为没有“情绪共鸣”。《红楼梦》中林黛玉的眼泪,贾宝玉的痴狂,何曾计算过什么“情绪价值”?正因其不计价值,反倒价值连城。
说到底,情绪价值终究是无法用经济学模型测算的。它像空气,免费却不可或缺;像阳光,普照却无法占有。孔子闻《韶》乐,三月不知肉味,这情绪价值如何计算?李白“仰天大笑出门去”,这情绪又值几文?
黄昏时分,我常见公园里有老人下棋,时而大笑,时而争执。他们的情绪如孩童般纯粹,不计算价值,反倒最有价值。正如苏轼的词:“人间有味是清欢。”清欢者,不计价值的欢愉也。情绪的真价值,或许正在于它的无价。
一日下班路上,看见两个学生蹲在路边观察蚂蚁搬家。一个说:“蚂蚁搬东西会开心吗?”另一个答:“它们又不用写情绪周报。”听到对话,不禁莞尔。
情绪经济学终究是妄谈。真正的情绪价值,在于你我他敢不敢像古人那样,为一朵花欣喜,为一首诗落泪,为一个理想痴狂——不计得失,不问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