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子报阅读机
2025-10-13
星期一
当前报纸名称:联谊报

乐形体与乐性命

日期:07-22
字号:
版面:03版:浙江潮       上一篇    下一篇

  □游宇明

  一个人能不能说出有意思的话,与他的地位、身份、金钱、名气并没有太大关系。就说金人刘祁吧,一辈子没考上“大学”,晚年只能到蒙古人的征南行省幕府打零工,却写了一本颇有影响的《归潜志》,不仅极富史料价值,《金史》《元史》多有采用,还充满深刻的人生哲理。

  刘祁说过这样一段话:“人之生有三乐,有志气之乐,有形体之乐,有性命之乐。夫事业、功名、权势、爵位,乐志气也;酒色、衣食、使令(亦作‘使伶’,供差遣之奴仆)、车马,乐形体也;仁义、礼智、忠信、孝悌,乐性命也。”

  对刘祁的观点,我深表赞同。

  人当然是必须适当追求“乐形体”的,你可以没有仆人,不住华丽的别墅,拒绝豪奢的车子,但不能不吃饭、不穿衣、不谋求基本的安身之处,不能不结婚生子、不赡养老人。鲁迅说:“人必生活着,爱才有附丽。”限于文章特定的情境,鲁迅说的超越物质功利的东西只有一个“爱”字,根据其一贯的观念,我相信这句话其实指称的是一切精神性的东西。正因为生命不可能完全不“乐形体”,一个人希望做官也好,梦想发财、出名也罢,只要手段正当,经得起人心的反复审视和道德、法律的严苛打量,别人就不应该说三道四。

  然而,“形体”或曰“物质享受”,给予一个人的快乐永远是有限的,而且得到的越容易、越巨大,你越有可能更早地生出厌倦、无聊。真正能使人长期开心、值得我们紧追不舍的应该是“性命之乐”。

  选择“乐性命”,就得具备利他精神。仁义、礼智、忠信、孝悌,虽然指向的是人的操守的不同侧面,但它们有一种内涵是共同的,那就是:有益于他人与社会。那些自私自利、坑蒙拐骗、贪赃枉法之徒,不管他们给自己穿上多么金碧辉煌的外衣,都不可能抵达“乐性命”的境界。“乐性命”属于司马迁,为了让自己的著作“传诸来人”,他受腐刑而不放弃梦想;“乐性命”属于杜甫,身居陋室,却还在祈祷“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乐性命”也属于苏东坡,无论到哪里,他都尽心为当地人做事:救人性命、教人学问、引导改造农业工具;“乐性命”属于左宗棠,在本来可以洗洗睡的年纪,不管不顾投身反侵略的沙场,最终收复故土,给那些心向中华的人一个生命的出口……一句话,一个人不管在什么位置上,也不管经历了怎样的遭遇,眼睛里有他人、社会、家国天下,在环境和自己的能力范围内积极作为,他其实已经抵达了“乐性命”的境界。

  “乐性命”不仅可以利他,也能安抚自己的灵魂。一个人为他人、社会提供了价值,对方一定会感知到,你的事业平台可能被人托举,你的功德会有人传播,你的生命就可能脱离肉体的桎梏,而走向更遥远的时空。正如我们的后代需要一片蓝蓝的天、绿绿的地。这蓝蓝的天、绿绿的地从哪里来?他们当然可以自己动手创造,但我们做前辈的也得给他们留下一个好的基础,使他们的“营建”不那么费劲,不那么进退两难。我们应有这样的思维:你在乎个人的操守,秉承自己活着就是为了别人活得更美好的价值观,客观上等于给子孙后代留下了一片美好的道德田园,使那些传承我们基因的人生活得更加舒心、幸福。

  就像善良一样,“乐性命”也有一条隐秘的精神传播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