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子报阅读机
2025-10-13
星期一
当前报纸名称:联谊报

聪明人要下笨功夫

日期:07-22
字号:
版面:03版:浙江潮       上一篇    下一篇

  □唐宝民

  夏承焘先生强调在读书的同时要随时做笔记,而且为读书笔记规定了三个原则,即“小、少、了”。所谓“小”,是指笔记本要小,类似于卡片那种,以方便保存和携带;所谓“少”,是指所记的文字必须精简,不可长篇大论;所谓“了”,是指对所记的东西必须完全领悟,而且有所批评和创见。夏先生认为,对于所读的书,要加以吸收和消化理解,不能只做贮存知识的书柜。他说:“博闻强记并非漫无目的,须就自己兴趣,立定方向目标,不可像老学究似的,装了一肚皮的史事典故,却不能消化。那不是学问,连智识都不能算。”夏承焘先生认为求学问博与专应该相结合,而且二者之间是相辅相成、互相促进的,做某种专题研究,就向某方向求博。愈博则愈专,愈专亦愈博。在对某个问题进行专门的研究探讨过程中,以产生新灵感新题,如此则愈来愈博。夏承焘先生认为读书一定要读透,把书中的知识真正变为自己的学问,切不可贪多求全,什么都了解一点,但哪个问题也没研究透,所以他强调“案头的书要少,心头的书要多”。他进而解释说:“一般人贪多嚼不烂。满案头的书,却一本也未曾用心细读。如此读书,如何会有成就?”夏承焘先生也鼓励学生们多读书,但强调要从兴趣出发,“要乐读,不要苦读”,因为是自己感兴趣的书,所以在读的时候才能产生乐趣,而不会有枯燥乏味的感觉。关于读书,夏承焘先生主张精读和泛读相结合。他把读书比作交朋友,应该精读的书是“生死之交”,只需泛读的书算做“泛泛之交”;认为一个人要有一两个共患难的生死之交,也当有许多性情投契的泛泛之交,即要有几部精读的、赖以安身立命的巨著,也要博览群籍以开拓胸襟。

  有一次,阎崇年先生应邀参加了在杭州召开的“于谦学术研讨会”,会后,他应主办方要求写一篇关于于谦的文章,在文章中,阎先生引用了著名的《石灰吟》:“千锤万凿出深山,烈火焚烧若等闲。粉骨碎身浑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间。”阎先生是一个极其认真的历史学者,对于所引用的资料,都要查明出处。于是他开始查这首诗的原始出处,根据相关的注释,这首诗出自《于忠肃公集》,答案已经明了,在文章中注明一下就可以了,但阎先生并没有就此止步,而是对资料的出处进行核对。他找到了一本《于忠肃公集》,却没有在上面看到这首诗,便感觉这里面有问题,于是到国家图书馆的工具书阅览室查阅,一共找到了25种相关诗选、文学史、辞典等,这些书都注明《石灰吟》一诗出自《于忠肃公集》;阎先生又查了《四库全书》中的《于忠肃公集》,上面的410首诗全看了,还是没有这首诗;又到国家图书馆善本部查找各个版本关于于谦的诗文集,还是没有;又到北大图书馆、中国社会科学院图书馆、中国科学院图书馆等地去查,也还是没查到这首诗;故宫博物院图书馆编有《中国古籍善本目录》,阎先生把目录、版本类里能看到的从古到今所有于谦的诗文集全查了一遍,还是没查到;上海图书馆有一个孤本,叫《节庵存稿》,是于谦的儿子于冕编的,是明成化十二年(1476)的刻本,阎先生便专程到上海去查阅,可还是没能查到这首诗;之后,阎先生又到宁波天一阁查阅了隆庆年间的孤本;又到福州的福建省图书馆查阅了一种孤本,还是没能查到这首《石灰吟》……阎先生因此断定:《石灰吟》这首诗不是于谦写的,是明人孙高亮在章回体历史小说《于少保萃忠全传》(又名《于谦全传》)里写的,后来混到了于谦的集子里。阎崇年先生的结论是否正确?另当别论,这篇小文不做讨论。我想强调的是阎先生的治学精神,没有人云亦云,没有在已经公认的结论面前止步,而是如篦子梳头一样,把所有能见到的相关资料从头到尾不留空白地细致梳理了一番,从而得出了自己的结论,这正是值得我们每一个读书人学习的地方。

  台湾学者李亦园早年在台湾大学读书时,师从著名学者李济先生,在临毕业之际,李亦园请求李济为他写几句临别赠言。李济没有像一般的老师写临别赠言那样写几句诸如“祝前程似锦”之类的套话,而是问了李亦园一个问题:“假如一个网球掉在一大片深草堆里,而你又不知球掉入的方向,你要怎样找这个球?”李亦园没有准备,所以一时之间不知如何作答;李济便给出了答案:“只有从草地的一边开始,按部就班地来往搜索,绝不跳跃,也不取巧地找到草地的另一边,才是最有把握而不走冤枉路的办法。做学问也如找网球一样,只有这样不取巧,不信运气地去做一些也许被认为是笨工夫的工作,才会有真正成功的时候。”李济先生这个另类的临别赠言对李亦园触动非常大,使他懂得了做学问要脚踏实地的道理,多年以后,他也成了大师级的学者。

  以上三位学者,都能戒除浮躁心态、扎扎实实地做学问。当今学术界,有一种非常严重的浮躁情绪,许多人没有耐心再去坐冷板凳,想要通过速成的方式成名成家,梦想着一年写出一部《谈艺录》、三年成为陈寅恪,不想花笨工夫去读书、研究,这和有些想发财的人不想通过艰苦奋斗,而把希望寄托在买彩票中500万大奖上一样,都是不可取的;研究学问,只有用脚踏实地的务实态度,才能取得令人叹服的成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