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子报阅读机
2025-10-13
星期一
当前报纸名称:联谊报

古人夏装的诗意

日期:07-22
字号:
版面:02版:国风       上一篇    下一篇

  □刘广荣

  现在的夏装五彩缤纷,在海滩、公园、游乐场等地方,形成了一道道亮丽的风景。那么,在科学技术还不发达的古代,人们夏日穿什么衣服呢?

  葛衣清凉、透气,是古人夏装的首选。《说苑·尊贤》中云:“绵绵之葛,在于旷野。良工得之,以为絺纻。良工不得,枯死于野。”该诗讲述了工匠冒险从旷野采回葛藤制作布,最后裁成葛衣。?

  唐代白居易在?《夏日作》中曰?:“葛衣疏且单,纱帽轻复宽。一衣与一帽,可以过炎天。”炎炎夏日,人们穿上又疏又薄的葛衣,的确清凉无比。

  “细葛含风软,香罗叠雪轻。自天题处湿,当暑著来清。意内称长短,终身荷圣情。”出自杜甫的?《端午日赐衣》。端午节的时候,皇帝赏赐制作精良的葛衣给文武百官,官员们充满了感激之情。

  宋代的王之道在《追和韦苏州诗呈周守敦义》中写道?:“江城五月雨,千里荷花香。清风吹葛衣,铃斋有余凉。”初夏时节,江城下了一场雨,大老远就能闻到荷花的清香。风吹葛衣飘飞,诗人觉得满屋清凉。

  “五月暑犹薄,中庭试葛衣。蛙声经雨壮,萤点避风稀。尘念三生误,归心半世违。残年端有几,可复负渔矶?”乃陆游《露坐》中的诗句。暑天晚上,诗人穿上新葛衣,听雨后洪亮的蛙鸣,看流萤的点点微光。你说,美不美?

  纯天然藤草编织,原生态的藤衣也成了古人的夏装。唐代诗僧贯休在《古意九首·其九》中云:“忆在山中时,丹桂花葳蕤。红泉浸瑶草,白日生华滋。箬屋开地炉,翠墙挂藤衣。”贯休7岁出家,隐居山中,经过多年奋斗,其住所冬天有地炉取暖,夏天在墙上挂着用藤草编织的衣服。诗人穿藤衣度过炎炎夏日,何等洒脱、何等浪漫!

  麻衣吸汗性能好,是古代寻常百姓喜欢的夏装。“麻衣如雪一枝梅,笑掩微妆入梦来。若到越溪逢越女,红莲池里白莲开。”此乃唐代武元衡《赠道者》中的诗句。女子身穿着雪白的麻衣,她像梅花那样高洁。诗人想着这位貌若天仙的女子,淡淡的妆容,羞涩的微笑,酣然入梦。如果这位白衣女子来到越溪,与穿红色裙子的越女翩翩起舞,她就是一池红莲花中开得最迷人的一朵白莲花。

  丝绸衣服也是古人夏天爱穿的。白居易在?《寄生衣与微之,因题封上》中曰:“浅色縠衫轻似雾,纺花纱袴薄于云。莫嫌轻薄但知著,犹恐通州热杀君。”浅色的衣衫像雾那样轻,纺纱花衣像云那样薄。

  唐代诗人常建在《古兴》中云:“辘轳井上双梧桐,飞鸟衔花日将没。深闺女儿莫愁年,玉指泠泠怨金碧。石榴裙裾蛱蝶飞,见人不语颦蛾眉。青丝素丝红绿丝,织成锦衾当为谁。”女子穿着火红的石榴裙,把五颜六色的丝绸织成美丽的罗裙,她是为了谁呢?

  “荷叶罗裙一色裁,芙蓉向脸两边开。乱入池中看不见,闻歌始觉有人来。”出自唐代王昌龄的《采莲曲》。采莲女子穿的是绿罗裙,荷叶、罗裙都是绿色,她们脸色红润,与红莲相映成趣。刚进入荷塘看不见采莲女子,听到她们的歌声,才知道她们在采莲。

  杜甫在《丽人行》中写道:“三月三日天气新,长安水边多丽人。态浓意远淑且真,肌理细腻骨肉匀。绣罗衣裳照暮春,蹙金孔雀银麒麟。”贵族女子的罗裙十分惊艳,不仅绣有金孔雀、银麒麟等动物的图案,还珠光宝气的。

  古人前卫的夏装成了一道亮丽的风景。“日出东南隅,照我秦氏楼。秦氏有好女,自名为罗敷。罗敷喜蚕桑,采桑城南隅。青丝为笼系,桂枝为笼钩。头上倭堕髻,耳中明月珠。缃绮为下裙,紫绮为上襦。行者见罗敷,下担捋髭须。少年见罗敷,脱帽著帩头。耕者忘其犁,锄者忘其锄。来归相怨怒,但坐观罗敷。”出自汉乐府诗《陌上桑》。罗敷穿紫色绫子短衫,裙子浅黄并有花纹,它用丝绸缝制而成。阳光下,采桑叶的罗敷楚楚动人。人们被她的夏装所吸引,目光纷纷投向她……

  阅读这些古诗,令人回味无穷,古人的夏装内涵丰富,历久弥新,它反映了中华民族深厚的文化底蕴。由此,我们还可以窥见古人的生存智慧和追求幸福生活的美好愿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