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子报阅读机
2025-10-13
星期一
当前报纸名称:联谊报

探寻“放翁宝”砚台

日期:07-15
字号:
版面:04版:鉴赏       上一篇    下一篇

  陆游“放翁宝”砚台

  □谢云飞

  今年是南宋爱国诗人陆游诞辰900周年。最近,笔者特意去了一趟泰州,探寻泰州博物馆收藏的一方署名“放翁宝”的砚台。“放翁”,即陆游的号。

  这方砚台长20厘米,宽11.55厘米,厚3.4厘米,正面石色淡灰,端石质地,纹理粗犷清晰,酷似松皮,因而被称为“松皮砚”。

  砚台上部的墨池,由天然石眼加工而成,呈桃子形状。砚台右侧上方阴刻“古松皮”三字篆书款,下方阴刻“放翁宝”三字楷书款;左侧上方现有“加我年寿作朋”六字行楷铭文,下方有“东塘铭”三字名款,均为阴刻;边款文字有缺失。

  据博物馆工作人员介绍,这方石砚曾有很多位主人,它的流传至少经过了陆游、朱大韶、陈继儒、孔尚任、某皮匠、周某,以及后来的泰州捐赠者王某等。

  陆游与泰州有着一段缘分,他的祖父陆佃曾在绍圣年间任泰州知州。陆游本人应泰州名刹光孝寺住持德范之请,撰写过《泰州报恩光孝禅寺最吉祥殿碑记》和《送王仲言倅泰州》诗。这方砚台可能是他祖父遗留的,或是光孝寺住持送给他的。

  陆游将此砚视若至宝,刻下了“放翁宝”三个字,以示珍爱。他去世后,最早有记载的是被明代进士朱大韶所藏。在朱大韶之后,又被陈继儒所得。陈继儒是明代晚期的文学家和书画家,曾著书记载了松皮砚。

  到了清代,此砚又流落民间,被戏曲家孔尚任在庙市之中得到,还刻上了自己的名号“东塘”。有人说他写作《桃花扇》时,就是用此砚来磨墨的。

  松皮砚在孔尚任身故之后也流失了出去。传言,它还曾流落到一个做鞋子的皮匠手中,被当作磨刀石。好在,一位姓周的文人看到后,买下收藏。民国初年,泰州有个喜欢收藏的王姓市民以700两银的高价,从周氏处购得家藏。上世纪50年代,泰州博物馆成立时,他拿出这方珍贵石砚,献给国家永久保存,才让我们见到了陆游的这方“放翁宝”。

  陆游喜爱砚台,甚至会刻铭文,曾作《钱侍郎海山砚铭》。钱侍郎即钱伯言,吴越王后裔,曾为海州、杭州、镇江知府,工书画。宋代杜绾《云林石谱》载,钱伯言海山砚石得之于蜀,“平如板,厚半寸,阔六七寸,于面上如铺一纸许,甚洁白。上有山一座,高低前后凡十数峰,剧有佳趣。回边不脱其底,山色皆青黑”。吴越王钱俶六世孙钱端礼是陆游表兄,海山砚有可能见于其表兄家并邀作铭。

  陆游曾说:“予所用砚,百年前物,一角微阙。”长年累月使用、洗涤,也难免磕碰。开禧二年冬天,书案上的茶杯与石砚“一朝忽坠地,质毁不复全”,他曾尝试用胶漆修复。由此可见,陆游是喜欢古砚台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