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子报阅读机
2025-10-13
星期一
当前报纸名称:联谊报

西湖风波亭名联撰联人探究

日期:07-15
字号:
版面:02版:春秋       上一篇    下一篇

  杭州西湖边的风波亭

  □徐中美

  01

  一则“悬赏公告”

  与我同为黄岩人的喻兄鸿彪,是清光绪乙未科榜眼喻长霖后裔。他一心敬仰先贤,曾提及:“研究喻长霖,不只是喻氏后人的责任,也是地方文史研究的课题。”鸿彪兄曾撰写《散落在史卷中的芬芳——榜眼喻长霖轶事钩沉》一文致敬,并在朋友圈发布“悬赏公告”,称杭州西湖风波亭名联“有汉一人,有宋一人,百世清风关岳并;奇才绝代,奇冤绝代,千秋毅魄日星悬”,应是喻长霖所撰,但现今西湖该亭联署款却是“清·沈衍箕撰句”,且“不知沈衍箕为何许人也”,故望借助朋友圈之力揭开谜团。

  这则“悬赏”引起了我这名楹联文化爱好者对该联的再度关注。主要原因有二:一是我素知联坛已奉该联为名人名作,但发现除鲍贤伦先生泼墨书联署作“清·沈衍箕撰句”外,网上及线下《台州楹联集成》(杭州出版社2013年10月第1版)、《两浙百家三万联》(华龄出版社2017年10月第1版)等联著,均署其为喻长霖联。而2017年中国楹联学会副会长、中华对联文化研究院副院长叶子彤在其《〈联律通则〉解读》中讲解“传统修辞对格”专门举例时,也曾引述该联并称喻长霖为题联者。那么,撰联人究竟是谁?我觉得很有必要作一番探究,以免联坛内外接踵存疑。二是该楹联作品成联年代较早,何况作为“谜团”关键对象的沈衍箕究竟何许人?惜我多年关注尚无进展,料其人其迹亦鲜为人知。

  说到西湖风波亭此联,其实我还知晓有一类同花絮的插曲,即2003年重建风波亭时,杭州园文局邀请鲍贤伦先生给风波亭书写一副楹联,联语就是他们提供的“有汉·奇才”这副名联,但该亭联布置到现场后没多久,就曾被浙江古籍出版社编审、浙江师范大学特聘教授、《汉语大词典》编委吴战垒先生指误一字,事后鲍先生接受采访时曾道出原委:“因为要赶工期,要求快。我也没注意什么内容,照抄,匆忙就交稿了。园文局很快也就刻了,挂了上去。吴先生散步的时候,发现有个字明显写错了。上联是‘有汉一人,有宋一人……’;下联是‘奇才绝代,奇冤继代……’。下联的‘继’,显然是‘绝’之误。因为篆字中这两个字恰恰相反,抄录的人原来就错了,我看也没看,就照抄了。其实,只要稍微读一读,就知道是个明显的错误。这的确很不应该。吴先生与我平时有过接触,但交往不多,能及时来信指出错误,当时我很感慨,一方面我佩服吴先生的坦诚磊落的人品,另外自己也觉得确实不应该。这个错误与学养无关,而是与学风有关。学养问题可以原谅,可以努力提高,而学风问题就不可原谅。我立即重写,请园文局重刻,换了下来。这件事给我触动很大,使我时时反省。”为此,2006年元旦,时任浙江省文化厅副厅长兼省文物局局长的鲍先生在西子湖畔恒庐美术馆举办“梦想秦汉——鲍贤伦书法展”时,还特意在现场展出了已故著名学者吴战垒先生写给他的两封批评信。由此,可见鲍先生为人、为事、为艺之真。吴先生秉公直言,鲍先生虚怀高格,此事在圈内曾传为佳话。

  02

  撰联人究竟是谁

  撰联人署为“沈衍箕”之依据。查阅民国三十八年三月初版、岳王庙产保管委员会编辑刊行的《精忠小志》,该志文末录有《岳庙保管委员会记》,分沿革和委员名单两部分,其中沿革部分称“本会自民国二十年间,呈准政府有案,委员三十二人(内有奉祀生岳邦臣),主席为新昌张载阳,内容分为执行、监察两部,胜利后改组,不分执行、监察,统称保管委员,计委员七十七人,主任委员为黄元秀”。该志专门编有《岳庙楹额》(第56页)一辑,其中收录有至少四十七人创作的岳庙楹联四十六副,另有一人集南宋联一副、有未署名楹联六副,题额部分则录有三十三个。其楹联部分第三副内容即“有汉·奇才”一联,联墨署名为“沈衍箕”。观所辑名家联作,有近代教育家、革命家、政治家、思想家蔡元培,原民国驻美旧金山领事、作家钱文选,近代民主革命家张伯歧,近代著名书画家徐生翁,更有辛亥革命元老、时任岳庙保管委员会主委黄元秀,历任台州镇守使、民国浙江省长、岳庙保管委员会首任主席的张载阳等。

  撰联人署为“喻长霖”之根据。一是据被汇编入《西湖文献集成》第25册(西湖祠庙志专辑)、由民国重修岳陵事务所编录的《重修浙江西湖岳忠武王庙墓徵信录》(1923年浙江弘文印刷局承印),其“联额”一节“旧联额”部分录有一十三联、“新联额”部分录有四十七联,其中“旧联额”部分即收录有此联,并明确署为“黄岩喻长霖敬撰”。二是据刘隆民先生订注的《西湖古今楹联》(台湾学生书局印行),该书前言称“杭州六艺书局出版《西湖古今联帖》辑有名联盈千,为首倡巨著。就楹联日趋式微情况言之,是书不但空前,亦且绝后。笔者自幼喜楹联,汇辑不遗余力。民国十七年元旦供职军事委员会期间,自南京专程游杭州,以当时市面出版的西湖指南内楹联太少,而来去匆匆,手抄者亦属有限,如入宝山空手而归,以为憾事。盖六艺书局出版本书,乃在笔者游湖三个月之后也。本书内楹联,除极少数是书局就时人丁云亭家藏本辑补者外,悉是指派专人就湖滨胜地原联版抄录,称得上第一手资料。”查阅该书“岳王祠”部分汇集的楹联,第97页就录有此联,联款亦署为“喻长霖敬书”。三是据杭州市岳飞墓(庙)文物保管所1981年3月编印的《岳飞墓庙楹联》,该小册子选编了岳飞墓庙楹联一百联,其中“前殿和两厢”部分录有二十九联,里面第一十八副即为“有汉·奇才”联,联末署为“喻长霖书”。

  查阅所见台州乡贤相关纪念联墨。值得一提的是,《重修浙江西湖岳忠武王庙墓徵信录》其“联额”一节“新联额”部分,还录有两副与台州乡贤相关的楹联作品。其中一副是台州仙居乡贤王荦(1867~1937)的,他原名洪杰,字卓夫,别字酌桴,仙居县城东门村人,1906年加入同盟会;1912年创办《新浙江潮》并任主笔。联语为“乾坤正气,在下为河岳,在上为日星;天下太平,文官不爱钱,武官不惜死。”署款为“仙居王荦集句敬书”。另一联作虽为青田陈琪所撰(联语为“精诚与松柏同坚,万古昭昭,公自大名垂宇宙;庙貌共湖山并寿,寸衷耿耿,我为时势吊英雄”),但署款为“青田陈琪拜撰,天台山农谨书”,知该联墨当时系邀请黄岩乡贤、书法家刘文玠所书写。刘文玠(1881~1933),又名青,字照藜、介玉,号天台山农,黄岩县城人,1916年移居上海,曾参编《大世界报》,因榜书和营销天台山牌黄岩蜜橘驰名沪上,与吴昌硕、梅兰芳、程砚秋等有交。

  联作者基本判断及相应启示。虽经笔者遍查《黄岩仙浦喻氏宗谱》、喻长霖《惺諟斋初稿》《澹宁诗集》和《先考喻太史公辞世十七周年徵诗集(附简略及部分回忆)》等,均无该联作及相关记载,但据第一手资料出现年份及综合分析,我们已可得出判断:一是杭州西湖风波亭“有汉一人,有宋一人,百世清风关岳并;奇才绝代,奇冤绝代,千秋毅魄日星悬”这副楹联的撰联人确为喻长霖。何况曾任两浙师范学堂(设南京)监督、京师女子师范学校总理等职的喻长霖,1914年受聘任浙江通志局提调时,就于杭州参与过通志编修。二是从联语联意指向分析,判断最初该联可能被征集用作原杭州关岳庙,今该庙仅在宝石山东南麓山道留有昭忠祠牌坊,该牌坊俗称“孙传芳牌楼”,系孙传芳进浙次年随关岳庙昭忠祠所建,据传孙传芳盘踞浙江期间曾三次到吴山请喻榜眼出仕,但喻以其终身不事二君婉辞。猜测战乱结束后一段时期,该楹联曾被移用在岳王庙前殿或两厢,或另请人重新书写过。1961年3月4日,岳飞庙墓被国务院公布为首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但在特殊时期岳王庙、墓及楹联匾额均毁于一旦,可惜的是庙貌重光时亦未能复原联墨或重新陈列该联作。三是本世纪初,杭州市恢复西湖湖滨景区之人文景观时,不少市民向市政府提出“恢复风波亭遗址”,市政府在充分听取多方意见后,按照宋代样式和风格在钱塘门遗址附近重建了风波亭等,后移用该联于此。可惜的是所据《精忠小志》中该联署款有误,导致一代名联竟有意思地在两位生涯与杭州各有关联的台州人间张冠李戴,使得撰联人署款出现了本不该发生的乌龙事件。

  此类问题在楹联作品的实际应用中,古今并不少见。令人欣慰的是,中共浙江省委宣传部、浙江省文旅厅专门发文,在全省部署开展“楹联专项排查提升工作”,这既是发挥楹联文化历史价值、当代价值和人文价值的一项重要工作,也是浙江诗联组织更好参与全国楹联文化建设的一个先行示范项目。笔者认为,风波亭楹联的意外风波给予我们的一个重要启示是:联墨创作其实理应有个知识产权大项下著作权的概念,尤其是书写联墨者务必尊重传统、尊重原创、遵守规范,尽量做到署款细致、明确,力求撰联人、书写人、纪年等信息要素完整,楹联布置前更须审慎核对,以免缺项、遗漏、差错等,无端再酿悬疑。

  03

  沈衍箕其人其事

  “破案”要用大数据。在向《杭州西湖岳王庙志》(杭州出版社2012年12月第1版)主编之一沈立新先生,浙江博物馆、杭州西湖风景名胜区岳庙管理处和原杭州市园文局相关老师请教,均无相关线索后,得益于民国图书和档案资料的电子化,我经网络资源助力,终于查找到了沈衍箕若干资料。有缘的是,随后我在去年9月应邀列席中国楹联学会在仙居举行的《联律通则》学术会议时,遇到了温岭著名诗人林崇增先生。我知林先生曾担任温岭《新河镇志》主编,遂向其请教沈衍箕为温岭何处人士,但一开始林先生表示对此人无印象,我紧接着补述称沈衍箕号“访卿”,这下林先生连声回应说“晓得、晓得”。原来,沈衍箕就是历史文化古镇新河人氏,台州著名画家沈从斌亦是该宗族后裔。

  此后,我联系台州市文史研究馆特约研究员、温岭市政协委员黄晓慧先生,请他替我查找到了源自《新河沈氏宗谱》(民国甲申年重修)之沈衍箕资料,该宗谱对沈氏访卿作如是记载:“鸿畴字圣徵,号访卿,仕名衍箕,乃嗣绰公之子,幼承庭训,长列宦途,好读书,开笔为文辄高迈脱俗。时当清廷改制罢科举、设学校,遂考入宁波高等巡警学堂暨第四班警务研究所。毕业后考取甲种警官,历任仁和钱塘、临海、永嘉、遂安、新昌等县警察官,服官六载,清勤自守,声名著绩。”

  沈衍箕其诗亦佳,且看《新河沈氏宗谱》所附其一首七律诗作《办学感怀》:“宦海沉沦已十年,备尝艰险赋归田。山中放鹤赓同调,湖上骑驴暮执鞭。两袖清风仍故我,一堂花雨育群贤。平生不解趋炎事,愿与梅花证夙缘。”读罢该诗,相信我们对沈衍箕的诗品、人品,会自有一番允评。

  后来,我在《民国黄岩县新志》查到:“民国十八年五月,改县警察所为公安局”;“二十年,沈衍箕,字访卿,温岭人,七月到职”,其为黄岩警察所改所为公安局后的第三任局长。

  接下来,在黄岩区档案馆崔旭科长的帮助下,我又作了进一步查证,迄今该馆尚有五份沈衍箕短暂任职黄岩时的档案资料保存。其中一份档案系记载他“到差日期”等个人主要信息的履历表,可证明其毕业于“浙江高等巡警学堂暨浙江全省警务研究所”,具体到职黄岩日期为民国“二十年,七月十八日”;另两份档案系其入职时呈请县政府鉴核、同意相关事项的报告,文中提及其“在孝丰县政府公安局任内,接奉浙江省民政厅委任令”“兹调任沈衍箕试署黄岩县政府公安局长”,以及“到差接钤任事,另定期补行宣誓就职典礼暨分别函令”等,由此可见当时行政面貌之一斑;此外的两份档案,均为局长沈衍箕签署,因“本城东门城门坍倒一扇不能启闭,又小东门坍塌一缺人可出入,当此匪风不靖、守卫重要,急须设法修复以维治安”而专致县政府的相关呈文。颇有意思的是,无独有偶,黄岩区政协、临海市博物馆编印的《永宁逸秀——近代黄岩乡贤书画碑拓古籍文献》(西泠印社出版社2024年8月出版)一集,亦选编有黄岩民国时期地方文献《重修大南门记》碑拓,碑文述及黄岩城民国三年(1914)“岁甲寅北门圮,伤一命,大南门岌岌可危”,次年前清黄岩进士林丙修筹款准备修缮,得到县知事汤赞清支持,至民国五年夏天大南门修复完成,时林丙修请喻长霖撰文纪事并书碑。令人万分痛心的是,民国二十七年(1938)十二月,包括修复后的东门、小东门、大南门在内的黄岩城城墙在抗日战争中,全部被毁。

  “前尘往事成云烟”,在史上,台州有黄岩喻长霖、刘文玠,仙居王荦三位著名人士,曾以联、墨两种不同艺术形式讴歌千古英雄岳飞,抒发了世人对其精忠报国壮举的无限敬仰之情。这不由让我忆起原杭州岳庙文保所所长骆寄平写在《岳飞墓庙楹联》(文保所自印本)“前言”中的文字:“民族英雄岳飞英勇抗金的事迹,永垂青史。八百多年来,他的爱国主义精神,一直鼓舞着我国人民为保卫祖国而英勇斗争。岳飞墓、庙的楹联,反映了人们对岳飞的公正评价,对奸臣的鞭挞,今天阅读仍然有其现实意义。这些楹联的语言和书法,象朵朵灿烂之花,盛开在西子湖畔,使湖山增晖。”诚然!搁笔之际,更愿泼墨于民国时期的上述诸联墨尚安在尘世,并祈有缘之际,尚可让我等家乡人一睹真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