盘活乡村闲置资源有利于唤醒乡村“沉睡资产”、优化资源配置、促进绿色低碳发展,在推动城乡融合、乡村振兴等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杭州市富阳区政协环境资源组提案呼吁,重点做好农村闲置设施资源信息管理、分类规划利用、政策支持、示范引领等工作,切实推动乡村闲置资源“活”起来。
情况:
近年来,富阳把“探索闲置宅基地和闲置农房盘活利用”作为重点改革任务,通过搭建招商平台、建立“1+N”强村公司等方式,累计盘活闲置农房(含宅基地)近1300宗,流转农用地约3万亩,进一步促进提高广大农户和村集体的收入,形成了一些较好的经验做法。但碍于配套缺乏、产权复杂等因素,乡村闲置资源在挖掘利用上仍面临“开发难”“空置多”“动力弱”等问题,需多管齐下加以解决。
建议:
系统梳理,摸清家底。深化推进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系统排摸镇(街)、村两级闲置资源、低效利用资源以及自用可利用资源,统筹国土空间、农地数据库、宅基地审批等数字化管理系统,压实属地管理职责,编制镇村可利用资源资产情况汇总表,并定期动态更新,详细罗列每项资源资产“在哪里、有什么、如何用、谁来做”,为整合盘活乡村闲置资源奠定信息基础,进一步释放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红利。
分类定位,赋能发展。在编制镇村发展规划过程中,融合国土空间规划和相关专项规划,充分考虑农村环境整治等方面需求,为潜力开发区域配置建设用地空间。结合区位条件、经济基础、环境容量、历史资源特色分类等,通盘规划并利用好农村闲置资源,有区位优势或现实需求的,可结合村庄环境整治,建设农村休闲公园、文体场所、社会停车场等公共配套设施;有产业发展支撑条件的,可改造建设农产品仓库、物流仓储、职工宿舍、共富工坊等产业功能设施;有文化景观优势的,可谋划发展民宿餐饮、特色农产品展销、旅游接待等农文旅经济;没有再开发利用条件的,可纳入土地综合整治范畴,通过建设用地指标置换、有偿调剂等手段,破解农村产业发展用地空间不足、宅基地紧缺等问题。
多元探索,推进招商。进一步完善闲置农房盘活奖补资金管理等政策举措,发挥财政奖补资金的撬动效应,吸引社会资本参与,探索通过资源发包、物业出租、居间服务、资产参股等多元化途径,推动农村闲置资源再开发。聚焦农文旅招商,整合资源培育相关产业链,吸引开发商、农创客等投资创业,同时在项目审批、资金扶持、人员就业等多方面予以更多政策倾斜,重点支持具有示范带动效应的农文旅项目。培育壮大“1+N”强村公司体系,因地制宜选择独立经营、合作经营、租赁经营、参股经营等模式,激发乡村各类资源潜能,发展壮大新型农村集体经济,更好助推富阳走好乡村振兴、共同富裕之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