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秋生
铭是一种古老的文体,最初是刻在器物或碑碣上,用来警戒自己或者称述功德的文字。这种文体一般都是用韵的,言简意赅,诗意盎然。武王是周代第一代王,姓姬,名发,周文王次子。他继承父亲遗志,于公元前11世纪灭殷商王朝,夺取全国政权,建立了西周王朝,表现出卓越的军事、政治才能,成为中国历史上一代名君。周武王伐纣得胜,决心励精图治,做一个贤明君主。据《太平御览》记载:“武王随师尚父(姜太公)之言,因为书铭。”这些古老而精深的书铭,表现了一个帝王难能可贵的自律精神,至今仍然散发出清新的思想光辉。《古诗源》中收集了不少武王书铭,让我们细细品赏,可知他对后人的影响是十分深远的。
《机》铭:“皇皇唯敬,口生垢,口戕口。”所谓“机”,本指事物发生的枢纽,此为人生之玄机,即成败之关节。一是“入”之口,口是进食的,须防“病从口入”;二是“出”之口,口是发言的,须防“祸从口出”。养生之道亦在把握玄机,管住自己的口。谨食,须知“爽口物多终作疾”,“宜清淡,宜适量,宜有节,宜缓细,宜专心”。所谓“民以食为天”,岂可掉以轻心?慎言,须知:“少言语以养心气,唯谨慎以养神气”。
《井》铭:“原泉滑滑,连旱则绝。取事有常,赋敛有节。”武王以“井”喻理,百姓就是源泉,汲水犹如赋敛,既求“有常”(取之不尽),也要“有节”(用之不竭)。这就体现了一个朝代的政治清明与法律公正,也是永垂不朽的人道准则。中国政治思想史中独具特色的内容,所谓“井者,法也”。因为井水波澜不兴,较之江河湖海之水更为平稳,所以法令要公平公正,以井水象征可谓恰当,成语中如“井井有条”“井然有序”等可以印证。
《席》铭四则。一、席前书曰:“安乐必敬。”二、席后书曰:“无行可悔。”三、席左书曰:“一反一侧,亦不可忘。”四、席右书曰:“所监不远,视迩所代。”他不管身居何方,这些铭语都在提醒自己的一举一动和一言一行。
《镜》铭:“见尔前,虑尔后。”镜可以启示人的深谋远虑。后来唐太宗的名言传遍天下:“夫以铜为镜,可以正衣冠;以古为镜,可以见兴替;以人为镜,可以知得失。”镜因圆润通透,与传统的儒家“君子论”不谋而合。古代君王臣子,多以温文儒雅、开朗正直为美。
《杖》铭:“辅人无苟,辅人无咎。”手杖的辅助是不可或缺的,手杖是老年人的“第三条腿”。它是古代的“荣誉证”,《礼记》曰:“五十杖于家,六十杖于乡,七十杖于国,八十杖于朝;九十者天子欲问焉,则就其室。”
《鞋》铭:“行必虑正,无怀侥幸。”鞋子要走正路,才是正人君子。人生在路上,岂能不顾惜脚下这双鞋?所谓“鞋在下,德在上”,一个人“行必履正”,方能有“步履轻安”。如果拿“常在河边走,哪能不湿鞋”来自欺欺人,那么总有一天会“一失足成千古恨”的。
《杯》铭:“乐极则悲,沉湎致非,社稷为危。”酒杯见证了个人的生死与国家的存亡,大哉,酒之用也!酒之功过,任人评说。在古人的心目中,酒是“忘忧物”“扫愁帚”“钓诗钩”,可助雅兴,夜以继日,竟如在天堂一般。当然,酒也是“魔浆”“祸泉”“狂药”,乃致败身祸国,满目昏天黑地,简直是入了地狱。两个极端,何去何从?故曰:“水是地险,酒是人险。”唯有聪明人才能做到化险为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