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子报阅读机
2025-10-13
星期一
当前报纸名称:联谊报

程铄钦:废弃矿坑成网红咖啡馆,爆火!

日期:07-03
字号:
版面:04版:风采       上一篇    下一篇

  □本报记者  朱敏敏  通讯员  袁媛

  走进安吉梅溪镇红庙村“深蓝计划”咖啡馆,首先映入眼帘的是一汪湛蓝湖水。观景平台、废旧厂房间,不少潮人手捧咖啡拗着造型拍照打卡。一旁,身穿棉麻衬衫的90后农创客程铄钦忙着接待络绎不绝的考察团。

  “我们的乡村热闹着哩!”往来不断的游客,为乡村带来人气和收入,让村民们笑开了颜。

  程铄钦是地地道道的安吉人,大学毕业后成为一名小学语文老师。5年后,他决定辞职创业。

  “我眼中的乡村是千娇百媚的,希望能让更多人看到这份美,尤其是年轻人。”说这话时,程铄钦的眼睛亮晶晶的。

  安吉处处是风景。他与6位志同道合的90后合伙人花了近1年时间,跑遍了全县180多个行政村。最后,红庙村一处废弃了10余年的矿坑让他一见钟情。

  洗矿的水塘,因为含有大量矿物质,在阳光照射下呈现出漂亮的颜色,或碧绿如翡翠,或深蓝如宝石。“深蓝计划”,由此而来。

  2022年4月12日,在村民的质疑声中,程铄钦与团队开始对矿坑进行微改造、精提升。一方面整治矿坑环境、保留原有工业遗存,另一方面新建观景平台,适度改造旧厂房。 

  更让村民们惊讶的是,项目竣工后,程铄钦在这里卖起了咖啡。“谁会到那么偏的地方喝一杯咖啡?”“这些年轻人疯了吧,卖咖啡能赚多少钱?”……

  “咖啡只是载体,我们采用的是‘门票换咖啡’模式,每位游客购买一杯68元的咖啡,即可进入游览。”在程铄钦的理念里,乡村咖啡喝的是大自然馈赠的风景,是乡村千娇百媚的风情“特调”。 

  让村民们想不到的是,年轻人很买账,开张当月营业额就突破80万元。 

  然而,丰满的理想总是会遇上骨感的现实。“深蓝计划”第二个月营业额跌到了30万元,第三个月2万元,最差的时候一天仅卖出一杯半咖啡。“有半杯是我半卖半送的。”程铄钦苦笑着说。

  矿坑再度陷入沉寂,合伙人纷纷离去。“我是‘始作俑者’,怎么能放弃。”于是,程铄钦四处借钱、寻找转机。

  增设打卡元素、草坪天幕等,让物理空间的利用率最大化;每一面设在风景里的自拍镜子,都调整到了最出片的倾斜角度;为了废墟中的野玫瑰造景,前后对比了80多种不同材质的花朵;招募专业摄影师免费为游客拍照;引进雾森系统,在清凉解暑的同时让照片更有氛围感…… 

  “好咖啡不难做,好风景才难寻。”程铄钦将“贩卖”乡村美学做到了极致,不断改进完善。就这样,“深蓝计划”在社交媒体平台逐渐走红,发表相关图文、视频10万余篇次,总阅读量超1600万,成为名副其实的网红打卡地,被网友誉为“小冰岛”。

  营业额也稳步向好,高峰期,咖啡馆内50多名店员操作37台咖啡机不停运转,平均每分钟卖出约14杯咖啡,单日最高售出8818杯。

  截至目前,“深蓝计划”累计接待游客50余万人次,营收2000多万元,为红庙村分红150万元,租金和薪金收入300余万元。

  2022年9月起,“深蓝计划”每卖出一杯咖啡,0.5元捐入慈善总会,目前已累计捐款近60万元。去年,还为红庙村80岁以上老人发放红包,总计约7万元。    如今,“深蓝计划”团队成员已扩充到127人,平均年龄25岁。“我们想把‘深蓝’经营乡村的理念播撒出去。”程铄钦常常到青创学院上课分享创业历程,引导帮助更多年轻人投身乡村沃土,为乡村振兴注入青春力量。

  去年底,“闲不住”的程铄钦又开始了二次创业,“深蓝计划”2.0版本——“深蓝公园”开启。“在灵峰街道城南社区,我们把一个废弃垃圾场艺术化改造成了集森林剧场、青年书店等10多种业态的旅游聚集地。”   

  “废土重生”的精彩故事被程铄钦不断书写着。正如咖啡,苦后才有馥郁甘甜,“深蓝计划”这杯青春的“村咖”,滋味绵长……

  委员名片:

  程铄钦,安吉县政协委员、“深蓝计划”乡村咖啡馆主理人、深蓝旅游发展有限公司总经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