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子报阅读机
2025-10-13
星期一
当前报纸名称:联谊报

收藏,独乐乐不如众乐乐

日期:07-01
字号:
版面:04版:鉴赏       上一篇    下一篇

  □赵畅

  对于个体而言,收藏是一种很私人的行为,但这并不意味着藏家一定要将自己的藏品藏之深闺、秘不示人。其实,真正意义上的收藏,定然会从“独乐乐”向“众乐乐”过渡。这也是从古至今收藏高潮不断迭起的主要推动力。

  玩收藏,“独乐乐”何以“不如众乐乐”?理由至少有三:一者锤炼实战眼力的需要。藏家通过晒宝、亮宝,让更多藏家参与鉴宝、赏宝,于己于人都能起到增强鉴藏知识、提升实战眼力的作用。在假冒伪劣藏品泛滥的今天,为了防走眼、免上当,也需要更多“火眼金睛”参与甄别、共同应对。二者提升情绪价值的需要。从多数藏家的心理来说,绝不会把自家的藏品束之高阁,在欣喜、自豪、满足等心理的叠加下,他们总是愿意晒出来与大家一起分享,进而在获得公众的认同、欣赏、夸赞的同时,最大限度地释放慰藉、鼓舞和激励的情绪价值。三者实现共享循环的需要。由藏品历史、文化、工艺等诸多讯息所彰显的审美独特性以及收藏过程中所呈现的故事生动性所决定,藏家更多地愿意通过展览、交流、拍卖等形式确保藏品在共享中“活起来”、在循环中“火起来”。

  坚持“独乐乐不如众乐乐”的观念,首先要求藏家们树立起“过眼即为拥有”的大气胸怀。要知道,不管是祖上传代的藏品还是自己出资买回来的文物藏品,再怜爱有加最终也无法将其带走。

  真正意义上的收藏肯定不是一个人的“战斗”,也就是说,藏家必须有自己的朋友圈,而且最好是要与那些比自己收藏眼界更宽、鉴赏眼力更足的鉴定家和收藏家交朋友,只有站在这些“高人”中间,自己才有可能快速成长进步。至于在交流共享中能否实现“众乐乐”的预期,并同时提升自我的鉴赏水平,关键在于放平心态,不要厚己薄人。与此同时,参与交流者事先要尽可能多地了解藏品的讯息,做一些必要的功课,这样既有利于在交流中发表自己的意见,也有利于听懂并消化吸纳行家们分享的经验。如此交流,必收获满满、快意连连。

  要在更大范围、更大程度上营造“独乐乐不如众乐乐”的氛围,对于有关方面来说,要加强载体设计、活动策划,推出一些融针对性、亲和性、创意性于一炉的活动载体。比如可以组织文物藏品超市,让广大藏友把自己心仪的藏品拿出来“晒宝”,并请各位持宝人通过“赞宝”为自己的藏品“拉票”,然后请专家和藏友一道评选投票,评定后进行表彰奖励,以调动藏家和广大收藏爱好者参与活动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再比如,可以针对本地最富特色的文物藏品,组织民间文物精品、珍品展览,一方面让这些收藏者讲一讲收藏背后的故事;另一方面请本地民间鉴藏“土专家”给大家普及一下相关的鉴藏知识和技能。在这种亲和、亲切的氛围中,相信能引发广大观众的共情共鸣,进而共享共乐。此外,更须探索个人收藏与建设民办博物馆、民办博物馆与国有博物馆的互动机制,并借助数字技术,建立数字档案,借助激光扫描、高清摄影等技术手段采集文物藏品信息,营造可互动的文化场景,突破传统博物馆展陈模式,实现从单向展示到沉浸共生的转变,从而助推“独乐乐不如众乐乐”的提档升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