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子报阅读机
2025-10-13
星期一
当前报纸名称:联谊报

不好意思

日期:07-01
字号:
版面:03版:浙江潮       上一篇    下一篇

  □于文岗

  相传村中小桥年久失修,一位陈姓人捐资修复,故名陈桥,此乃开封北通燕赵“咽喉”,后来设驿站,是为陈桥驿,人称“宋史的卷首”。

  进陈桥驿山门,迎面一照壁,嵌一幅石刻画,刻的是赵匡胤黄袍加身。该石刻在磁县出土,真品现藏于磁州窑博物馆。画面中间偏右为陈桥驿牌坊,左侧大半幅是赵匡胤与随从骑马立于桥。“黄罗盖伞”下的赵匡胤俯身低头,眼前二将士跪地恳求。右侧小半幅则是四个皂吏模样的人,最左面那个,右手指着赵匡胤一众,扭过头,像是与另三人说什么。资深讲解员、陈桥镇文旅办主任兼镇文化站站长刘艳华女士的讲解惟妙惟肖又风趣幽默。她说画中的赵匡胤羞愧满面,在与人说“不好意思”。右侧指他的人一脸懵,称其“不可思议”。我问此解是否她原创?她笑言“集体创作,大家都这么说”。刘主任以今人时语解古画古意,不仅与赵匡胤当时故作姿态装作被逼无奈状貌和“你们自贪富贵,立我为天子,能从我命则可,不然,我不能为若主矣”的说辞相符,与陈桥驿虽为宋朝肇基之地,但直到北宋末年宋徽宗时才改造成纪念宋祖功业场所,此前一直与作为传舍处之的“淡化”“低调”相符,也与“宋太祖黄袍加身处”石碑或许因书者“不好意思”而无落款相符,更与今人看法、心态、语言习惯契合。我赞叹:石刻的“不好意思”解意也贴切,“不可思议”的诘责也得当,宋太祖实在是“不好意思”形象大使的不二人选。

  平心而论,柴荣于赵匡胤有知遇之恩,柴荣临终前,又将殿前都点检这一军中要职授予最信赖的赵匡胤。柴荣驾崩,7岁的柴宗训继位,随后就导演了陈桥兵变,以致后人调侃“奥斯卡欠赵匡胤一个小金人”。虽说结束五代十国乱局,开启东京梦华、大宋辉煌,那是另一说。真是“一语惊醒梦中人”,顷刻,我对时有耳闻的“不好意思”也有了醍醐灌顶之悟。

  让赵匡胤代言“不好意思”,当然是借古讽今。现今,“不好意思”正被人们滥用成复读机般的口头禅。说错话念错字呼错人办错事以及撞人一下、踩人一脚、洒人一身,或失言失礼失信等等,不管啥过错,无论咋不对,都情若石刻中赵匡胤,支吾一声“不好意思”。自以为有礼貌有素质,可给人感觉却是用汉语含蓄美编织的“温柔的砌词”“礼貌的冒犯”“丑陋恶行的遮羞布保护茧”。轻飘飘一句“不好意思”,就大事化小、小事化了,把本该赔人100元,变成了硬塞给人家1毛钱了断。赵匡胤方有羞答之态,石碑题写者无落款许有“不好意思”之虞,今人却满面春风,说得轻松。

  宋祖说“不好意思”,实是“不够意思”——心意不够,情意不够,诚意不够,过错与歉意表达的“对等原则”不够。这正是以上借古讽今之妙处,也是当代人情感表达上的欠缺。社交中“不好意思”泛滥,一方面是网络时代人们愈加习惯隔空交流而不习惯面对面交流,以致交流不够、沟通不到位情况凸显。另一方面生活的快节奏让人们不愿花费过多精力去直面矛盾,而惯用一句“不好意思”搪塞一切。然而,这种看似便捷的处事方式,少了真诚而多了虚情,情同赵匡胤说“不好意思”。譬如隔屏发送“不好意思”时,连最基本的语气表情都难以传递,怎能让对方感受到真诚的歉意?若“不好意思”成为万能钥匙,心桥便在温吞的空气里悄然坍塌,又怎能打开人与人真诚交流的大门?比较“不好意思”“抱歉”“对不起”三个常用歉词,“不好意思”程度最轻,一般仅用于打扰了对方表示歉意和自己失态失礼等情况下的尴尬。也正因歉意最轻而过错偏重,才常犯“词不达意”“意不当过”毛病和被反诘。可见,用于明显冒犯、过失、侵害类的道歉,还是要郑重地道一声“对不起”!但“不好意思”并非一无是处,较之是非不分、拿着不是当理说,还算“不很差”。这也说明,“不好意思”不是敷衍他人,而是给自己一个交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