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子报阅读机
2025-10-13
星期一
当前报纸名称:联谊报

凌霄花的“复活”

日期:06-28
字号:
版面:03版:说吧       上一篇    下一篇

  ■余毛毛

  夏天我在乡村骑行的时候,在一户农家的门前看到一棵大花树。我从没见过那么高的开满了花的树,红艳艳的,美丽异常。我赶紧下车到树前细看,原来花并不是树的原生花,而是藤蔓缠绕树木开出的花。花真的很漂亮,就像一个个可爱的小酒杯;花是红色的,那红色介于深红与粉红之间,明媚而大方,活泼又清丽。我从没见过这种花,藤蔓缠绕的是棵大香樟树,香樟树四季常青,是种非常稳健、清雅和匀称的树木。树足有十几米高,这花与树的结合真是珠联璧合、相得益彰,那一刻,我感到天地之间都飞扬了起来,整个世界都沉浸在一种朝气蓬勃的甜蜜和喜悦中。

  这是种什么花呢?我拿出手机用软件一比对,一看结果,仿佛挨了一闷棍,心情断崖式跌落,原来它就是大名鼎鼎的凌霄花。而它的大名鼎鼎,源自于大名鼎鼎的诗人舒婷大名鼎鼎的一首诗,名字叫做《致橡树》,文学爱好者大概没有不知道的。诗是这么写的:“我如果爱你——/绝不像攀援的凌霄花,/借你的高枝炫耀自己;/我如果爱你——/绝不学痴情的鸟儿,/为绿荫重复单调的歌曲;/也不止像泉源,/常年送来清凉的慰藉;/也不止像险峰,/增加你的高度,衬托你的威仪。/甚至日光,/甚至春雨。/不,这些都还不够!/我必须是你近旁的一株木棉,/作为树的形象和你站在一起。/根,紧握在地下;/叶,相触在云里。/每一阵风过,/我们都互相致意,/但没有人,听懂我们的言语。/你有你的铜枝铁干,/像刀,像剑,也像戟;/我有我红硕的花朵,/像沉重的叹息,/又像英勇的火炬。/我们分担寒潮、风雷、霹雳;/我们共享雾霭、流岚、虹霓。/仿佛永远分离,/却又终身相依。/这才是伟大的爱情,/坚贞就在这里:/爱——/不仅爱你伟岸的身躯,/也爱你坚持的位置,/足下的土地。”诗写得是真好,表达了渴求爱情平等的意愿。两个相爱的人,必须像两棵树似的相爱。这就是否定了树与藤蔓式的爱情,而凌霄花则是直接的受害者,成为依附的、投机取巧式的爱情的象征。舒婷的爱情观看起来如此的正确,谁也无法反驳,这也是我看到是凌霄花后心情颇为失落的原因。

  日子一天天地过去,秋天到了,喝茶读书的日子也到了。那天,我躺在沙发上读美国作家欧文·华盛顿的一本散文集,书快读完了,其中一篇叫《妻子》的文章我还没看,也不想看,我已过了对爱情和家长里短的事感兴趣的年纪了,一篇名字这样普普通通的文章有什么看头呢?但一想欧文的作品篇篇都精彩,还是看看吧,免有遗珠之憾。于是开始读,漫不经心地读过第一段,第二段忽然让我精神一振,它简直就是对舒婷诗歌的驳斥:“一如藤蔓,将优美的枝叶缠于橡树上,借此爬到高处,沐浴阳光。当惊雷劈断那坚硬的树干,藤蔓仍与其相依,用卷须安抚它,用身体裹住破碎的枝干。这是上帝巧妙的安排,顺境时,女人依赖男人,仅是男人的饰物,灾祸降临时,会变成他的支柱和安慰,抚平他的创伤,让他重新抬起头,破碎的心有了安慰。”欧文的感叹来源于他朋友的动人爱情故事:他的朋友很有钱,娶了一个出身上流社会但没什么钱的女子,女子活泼、漂亮、高雅、有品位,他们非常相爱,男子愿意为她花钱,愿意她过童话式生活,愿意她成为社交界的宠儿和人群的中心。女子也非常爱男人,欧文说:“我注意到,她的青春活力博得满堂喝彩时,他在人群中默默注视着她,眼里充满了无限爱怜和狂喜,而她会用眼睛搜寻他,仿佛她全部所需,只是他的爱意和赞许。”然而,不幸的事发生了,男子因投机大宗生意,一夜之间成了穷光蛋,而此时,他们结婚才几个月。他选择对妻子隐瞒,但欧文劝说他告诉妻子,他对欧文说:“告诉她我是一个乞丐,无疑会将她从天堂送入地狱……她怎么担负得起这种贫寒?她一直在富裕的环境中长大。如何受得了被忽略的感觉?她是社交界的宠儿。哦,这会让她心碎的——会让她受不了的。”但这种事终究是瞒不住的,他不得不跟妻子坦白,而让他惊异的是妻子对此毫不在意。他们卖掉了豪宅,住进了简朴的乡村小屋,娇生惯养的妻子兴致勃勃地干着粗活,不仅没有愁眉苦脸、以泪洗脸,反而比以前更开心、更美丽。在她看来,两个人相爱就好了,其他的事都不是事。最后欧文看到:“莱斯利彻底被征服。把她揽到胸前,双手紧紧拥着她,久久地吻着,热泪盈眶,说不出话来。”欧文感叹:“这让我相信,尽管他从前的生活优裕富足,也充满快乐,但他从未这般幸福过。”

  一首当代的中国诗歌和一篇近代的美国散文隔着时空打架:一个说爱情是像树与树之间的关系好,一个说爱情像树与藤蔓之间的关系也没什么不好。这可能是舒婷和欧文·华盛顿都没想到的事。如果我们不是都了解他们的爱情立场,可能就会陷入某种偏颇之中,以舒婷式或欧文式爱情观来指导和对待我们的爱情和婚姻。他们其实让我们明白了一件事,那就是爱情的形式是次要的,重要的是得真的相爱。我想等明年夏天的时候,我得再到那户农家,再看看凌霄花,因为,它的美丽,又在我的心中复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