联谊报讯 近年来,龙游县积极抢占“以竹代塑”赛道,以集体林权制度改革为抓手,通过流转竹林地、完善林区基建、推行毛竹价格保险、建设竹材分解点等方式,切实破解“毛竹下山难”,推动产业高质量发展。
为进一步助推“聚林生金促共富”,县政协日前围绕“集体林权制度改革试点后半篇文章”开展专题协商,政协委员、专家学者、村民代表、部门负责人等共商共议林业发展新路径。
“要让集体林改红利惠及更多农户。”县政协委员、县林业水利局副局长周小平提出,通过“国资引领、龙头带动、村集体参与、农户受益”模式,整合生态补偿、碳汇收益、经营分红等多元收益,积极构建科学长效机制。
县政协委员、环发竹产业发展有限公司副总经理吴卫雄建议,以竹产业园区为核心平台,加快竹资源开发利用、产业链条延伸,推动竹产业向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转型。
向林下要效益,为青山添价值。县政协委员、鑫世康生物科技有限公司董事长孙友业呼吁,创新推广“竹-菌-药”立体种植模式,规模化培育竹荪、灵芝、黄精、天麻等经济作物,全方位激活林业经济发展新动能。
“推动林事服务向专业化跃升。”县政协委员、庙下乡党委副书记徐雄乾建议,立足实际成立林事服务中心,选聘熟悉竹林资源的人才开展专职巡查管护,同步引入无人机巡护与智能监测系统,提升数字化巡查能力。
村民代表毛樟雄提出,要有序推进林权转让协议签订,促进集体林改落实落细。
南京林业大学教授张红宵认为,要构建农户、政府、企业协同机制,打造“产权交易+规模流转”规范化平台,培育“康养旅游+生态研学”复合型业态,推动林地资源高效配置,促进生态价值多元转化。
县政协副主席吴幼平表示,要进一步发挥政协优势作用,持续聚焦集体经营、林下经济、林权流转等领域,认真调研、深入协商、积极建言,有效助力竹林“颜值”与“价值”齐增。
通讯员 李玲 周佳俊
本报记者 何于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