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子报阅读机
2025-10-13
星期一
当前报纸名称:联谊报

“为古樟群让路”值得点赞

日期:06-26
字号:
版面:03版:时评       上一篇    下一篇

  □杨朝清

  微观点:在利益主体多元化、价值观念多样化的当下,“为古樟群让路”,说明生态环保观念得到越来越多的文化认同和价值追求。

  在丽水莲都区丽阳街与和平路交叉口南侧,原本面临移植的古樟群,如今被原地保护,围绕它们建起了一座古朴静谧的香樟公园,近日正式开放。 

  古树移植并非易事,稍有不慎就会造成伤害。对于当地居民而言,已荫庇村庄许多代人的古樟树群,已经成为血脉里难以割舍的乡愁;古樟树群一旦被移植,不可避免会给他们带来情感伤害。在利益主体多元化、价值观念多样化的当下,“为古樟群让路”成为生动、鲜活的现实,说明生态环保观念得到越来越多的文化认同和价值追求。

  “为古樟群让路”作为一项公共决策,广泛听取了民众和公共部门的意见。将2.7万平方米建设用地改为绿化用地虽然从短期来看减少了经济收益,但其生态价值和社会价值却难以用财富来衡量。“为古樟群让路”非但不对古樟群进行移植,反而以古樟群为核心打造香樟公园,既保护了生态环境,又能打造景观风貌,更好地满足了公众的精神文化需求。

  公园道路不得硬化,采用透水环保材料铺装;填土厚度不得超过安全阈值,给根系呼吸空间;林下搭配原生花卉群落,确保生态平衡……“为古樟群让路”每处细节都体现着对自然的尊重和敬畏,有利于促进树木的健康成长。它不仅保护了自然遗产,也延续了地方文化根脉,还推动了城市的绿色蝶变。

  只有因地制宜谋发展,一步一个脚印向前行,统筹好眼前与长远,做困难而正确的事,才能积跬步以至千里。这一切,在“为古樟群让路”上得到了淋漓尽致的发挥。

  生态环境保护难以一蹴而就,需要久久为功。只有长期坚守、坚定投入,才能真正实现“人不负青山,青山定不负人”,才能更好地享受生态环境保护带来的收益。

  一棵棵古树的背后,承载的是人与人、人与故乡、人与自然复杂的、厚重的、朴素的情感与关系。让古树名木真正成为有记忆的地标、可触摸的历史,成为坚定文化自信的有力支撑,显然需要保护好古树名木,哪怕多付出一些成本也值得。“为古樟群让路”的背后,有着热心市民对古树名木保护的积极参与;围绕古樟树群修建面向公众的香樟公园,有助于让更多人了解古树名木的经济价值、社会价值和文化价值。

  林草兴则生态兴,生态兴则文明兴。保护古树名木不仅是为子孙后代留下一棵棵树、一片片林,更是通过古树名木的保护,让人与自然和谐共生成为一种普遍的、强烈的、持久的价值系统和规范系统,让绿色低碳成为一种内化于心、外化于行的生产生活方式。